中新社廣州1月14日電 中國華南理工大學泰國留學生林德成的碩士論文其研究成果已引起中國國家漢辦重視。他的調查顯示,漢語志愿者在赴泰后的第一年內會較適應,這個階段志愿者只是與當地人進行淺層次交往,且沒有嚴重的思鄉情緒;但隨時間延長,志愿者與泰國朋友的交往進入更深層次,會體會到更細微的文化差異,進而思鄉情緒加重,心理適應度會變差。
這是14日華南理工大學校方對外通報的情況。據稱,該泰國留學生題為《赴泰漢語志愿者跨文化適應研究》的論文獲得“2011年度廣東省優秀學位論文”,此為該校歷史上首次有留學生獲該項榮譽,這種獲獎情況在廣東優秀學位論文的評選史上亦不多見。
中國內地學術界一般觀點認為,漢語志愿者到國外若出現不適應,該情況會隨其在異國時間的延長而減弱;但林德成研究表明,情況并非如此。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安然為林德成導師。她說,該論文以兩個“優秀”的結果順利通過盲審,并參評廣東省優秀學位論文。在此基礎上整理出的論文報告已得到中國國家漢辦重視,雙方聯合深入研究,為漢辦志愿者工作提供依據和幫助。
林德成來華留學前曾在泰國普吉島一所高校任職,其工作常與中國赴泰漢語志愿者打交道。
林德成說:“此前與漢語志愿者的交往中留意到,他們或多或少存在文化上的不適應,于是產生對該問題深入探究的想法。”
據他介紹,其在2008年到中國攻讀碩士學位后,把想法告訴安然教授,得到很大支持,并將該課題作為碩士論文選題,設計專門針對赴泰漢語志愿者的調查問卷。
林德成說,“一般而言漢語志愿者的聯系方式很難拿到,但我得到了泰國同事和漢語志愿者朋友的很大幫助。他們不僅自己填寫問卷,還幫我把問卷發給曼谷、清邁等地的漢語志愿者,以此獲得第一手調查結果。”
華南理工大學校方表示,泰國留學生能和中國學生一起競爭獲優秀碩士論文榮譽,其自身文化背景和留學經歷有很大幫助,這也側面反映出中國高校國際教育工作的較快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