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2009年度“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我的心中感到無比的光榮與自豪。獲此殊榮,讓我感受到了遠在大洋彼岸的祖國,對我在學術以及非學術界所作努力的肯定和支持;感受到了祖國對我們全體自費留學生的關心支持和鼓勵;也感受到了祖國對科學人才的重視和關愛。
感謝祖國這么多年對我的培養。回想在北京化工大學的學習經歷;來到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的種種經歷;歷歷在目的生活、學習、研究的各種艱辛……所有的辛苦委屈突然之間,都化為烏有。是的,世界上又有什么事情能比得到自己祖國的認可更加讓人激動呢!
回想2006年的秋天,我懷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來到美國,來到克萊姆森這個南方小鎮。坐在飛機上,我的思緒不由得飄回了在北京化工大學讀本科的日子里。無數個夜晚,我一個人坐在北化工的高分子實驗室里,閱讀了大量的美國學術雜志。隨著對學術的深入了解,我越來越好奇:美國,這個陌生的國度。為什么他們的化工技術能領先中國這么多?為什么我們現在研究的課題僅僅是他們20年甚至30年前研究的主題?為什么他們近年轉換了重心和主題?……越來越多的疑問在心里堆積,于是,正是這種對接觸學術前沿的渴盼,促成了我來到了美國。
到了美國,我所作的項目是關于石油替代品,新一代清潔能源——乙醇的制備。由于能源是關乎世界未來發展出路的長遠問題,近些年,燃料乙醇作為一種可再生清潔燃料受到了各國的青睞,卻由于極大的難度和挑戰性多年來發展緩慢。所以,雖然該項目早已被納入到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部署中,得到的成果并不顯著。而對于我,這種學術上的挑戰和未知激發了我無限的激情,使我如魚得水。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博士期間,共發表論文17篇,其中5篇發表在催化行業的最頂級雜志《催化學報》上。而該項目也提前半年達到了美國能源部的要求,圓滿結束。導師非常高興我取得的成就,鼓勵我能提早畢業并在所學的催化領域有更廣闊的建樹。
但是,這種緊湊充實的生活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風順,在2008年,我的生活因為一件事而發生了轉折。
那一年,北京經過辛勤努力終于獲得了舉辦奧運會的資格,我雖然身在美國,但是心情卻和國內的朋友們一樣的激動興奮,甚至,這種對祖國母親的自豪和熱愛比我在國內的時候更加強烈和真摯。我興沖沖地每天關注奧運的最新動態,看祖國修建鳥巢、水立方,看北京治理空氣污染,羨慕我的同學可以成為奧運志愿者貢獻一份力量,我深深地愧疚自己不能為祖國盛世盡一份自己的力量。而我能做的,或許只能是掛一面五星紅旗在家門口,晚上打開所有的燈光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2008年4月,奧運火炬傳遞在巴黎遭到了未曾預期的杯葛和阻撓。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太多太多的感情,那一晚我夜不能寐。是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也一樣有責任堅定守護自己祖國的榮譽和尊嚴。我一直以為,好好學習,專注科研就是對祖國交一份滿意的答卷。但是在祖國有難的時候,我還能繼續專注在自己的小小實驗室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那么在美國這個對中國有太多誤解的國家,我能否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于是,我們克萊姆森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在學校國際學生節中,專門貼出了奧運專版和西藏專版。那一天,雖然天比較冷還下著小雨,但是我們還是穿上了傳統旗袍,不遺余力地站在風中為大家做講座和宣傳。在南卡羅來納這個相對保守的南方州,很多人因為從來沒有聽說過我們的觀點而新奇,也有人和我們辯論爭執,但是由于我們準備充分,我們的宣傳圓滿地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接著,我組織了克萊姆森大學的大批中國學生來到亞特蘭大的CNN總部,我們一方面抗議CNN的歪曲報道,一方面向路人宣傳。那天,嗓子都喊啞了,可是心里卻是甜的。
所有這些爭論因為北京奧運會的完美上演而偃旗息鼓,但是我卻分明感受到了自己的變化。一方面我繼續著我的實驗研究,另一方面我開始擠出時間參與更多的活動。我曾經擔任了克萊姆森大學中國學生會的副主席、克萊姆森大學化工系研究生學生會副主席以及克萊姆森大學羽毛球協會的財務長。我做的這些,一方面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擴大中國學生的影響力,讓中國人的聲音能夠被美國人聽到;另一方面我希望能團結起來在美國的中國學生,任何時候我們都是中國人,血濃于水。而這幾年的美國求學生涯,教會我最深刻的道理就是——祖國的形象代表我們,而我們的形象,也能代表祖國。
我做的課題是關于清潔能源的,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突出急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們國家還和美國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將繼續努力,爭取早日學有所成,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識,為我們中國的新能源戰略作出一份貢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