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新網報道,“未來必然還是會更加開放,越來越多的人出去讀書是大勢所趨。”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康健在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康健曾擔任過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的校長,以他的觀察,過去在本科階段就出國留學的學生除了極少數拔尖者,多數是因為成績不好因而通過留學逃避國內高考(微博)的競爭壓力。現在的“出國潮”正在從兩端向中間擴展。
針對目前“洋高考”不斷升溫,康健分析,實際上很多學生本來是沒有必要“逃離”這個教育體制的,卻因為中國唯分數論的巨大壓力被逼走了。 他認為,國內教育單一的評價標準是導致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根源。在許多學校,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因而有家長覺得考試排名的壓力大大地傷害了學生,讓成績差的孩子很沒有尊嚴。從根本上來說,國內教育的包容度不夠,在教育理念上出了偏差。
在康健看來,中國基礎教育的目標也過于單一。中國的中學教育把升入大學作為唯一的目標,這是錯誤的。
學校名稱: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所在位置:英國,London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837年學歷:研究生學校性質:學生人數:920人院校地址:8344
他指出,恰是由于中國優質教育資源缺乏,加之政府對優質資源的壟斷使得教育資源極度緊張,導致了中國學生巨大的升學和競爭壓力。
康健認為中國大學存在許多問題,其中,用各種量化的形式主義考核來衡量大學,讓大學迷失了其基本宗旨和方向。他指出,大學應該強調獨立思想和創造性,成為改變社會,推動學術和思想發展的動力源泉。現在許多大學不明白大學最基本的功能是“教育”,是“人文”,其次才是那些具體的學科。不把對人的培養放在第一位,而是一進大學校門就搞篩選、淘汰,這是高等教育急功近利的表現。他說,在中國的教育機制不是一套對人才的選擇機制,而是對所謂“差生”的一種淘汰。“中國教育是一個大篩子,而不是揚水機。”
康健認為,行政化、官僚化已經嚴重侵蝕了中國的大學教育,中國大學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教育改革”,而非停留在“自主招生改革”等枝節問題。他說,現在中國的大學還沒有感覺到危機感,但長此以往,中國大學將會難以為繼。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