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1年年初,“海歸創業”版提出了本年度的兩個關鍵詞:“歸”和“新”。
對于“歸”,我們解釋為海歸的歸時、歸因、歸之顧慮以及他們的歸之方向;對于“新”,我們取積極向上新氣象之意,關注海歸新貢獻、創業新機遇和引才新思路。
回顧這一年的報道,可以發現:海歸之“歸”和“新”,各級政府引歸促新,更加彰顯出海歸人才對祖國、對社會、對故鄉、對家人的責任。同時,海歸擇業、就業、創業,各級政府選才、引才、留才,“歸”和“新”中更強調務實。飽含著對家國的熱愛,對夢想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海歸創新創業,真摯情懷的推動力越來越強。
而2011年是國際局勢動蕩不斷、變幻莫測、險象環生的一年,穩定國際形勢,解決國際爭端,謀求國際發展需要更大的責任感、更加務實的姿態和更博大的情懷。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開局之年,2011年需要更有責任感、能干實事、想干實事的海歸加入創新發展的大軍,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推動社會繼續向前發展。
學校名稱: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 Technische Universit?t Clausthal 所在位置:德國,Clausthal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775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3199人院校地址:http://deguo./school/5774
引導海歸創新創業是各級政府應盡的義務。創造經濟、社會價值也是扎根國內各行各業的海歸必須承擔的責任。2011年,在各項政策的引導下,海歸帶著理想回到祖國,不僅為自己的發展而奮斗,而且越來越多地活躍在公益領域。
政策依然先行一步
毫無疑問,在引才引智、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政策依舊是先鋒。制定切實可行的引才政策和機制;挖掘地方資源,并將其推介出去,這些都是各級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十二五”規劃把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7大領域作為重點發展對象。這些戰略性新興領域對于海外高層次人才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為此,本報組織了《關注“十二五”戰略新興產業系列報道》,解讀五年規劃,剖析海歸發展機遇。
與此同時,《關于支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意見》頒發,對支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提出了政策性意見,標志著涵蓋了留學人員回國工作、回國創業、為國服務三位一體的國家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在此基礎上,《留學人員回國工作“十二五”規劃》提出了未來5年內國家對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的具體部署。而留學人員中不乏通過國家公派留學方式走出去的,他們的歸來延續了學科人脈,創新了學科方法,促進了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人才交流和合作。自1996年以來,我國國家公派留學共選拔了91560人,目前仍在外學習的有23700人,按期回國率平均為98.23%。
學校名稱: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 Technische Universit?t Clausthal 所在位置:德國,Clausthal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775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3199人院校地址:http://deguo./school/5774
有了國家層面的大政方針做后盾,地方也盡職推介自己,展示本地特色與優勢。這些宣傳和推介,讓遠在海外的英才有了更多的參考資料,讓他們有了更充分的選擇依據。
理想依然結合現實
海歸懷揣理想,回到祖國,將一腔熱血灑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創新創業,結合國家所需,填補我國科技領域的空白。前仆后繼的海歸,在現實的基礎上,用責任詮釋理想。
科普領域一直是我國發展征程中比較薄弱的一環,海歸加入這一領域有助于填補空白、增強競爭力。2011年,本報組織了《為科普奉獻的海歸》系列報道,講述這些科普海歸如何結合國內現實,完成科普夢想。從德國留學歸來的秦志海,在目睹了2003年國內非典肆虐的整個過程后,覺得國內“科普做得不到位,人們缺乏科學知識,在遇到突發性疾病是不知道如何是好,導致公眾過度反應。”因此,他參與編寫《米克羅的世界們》兒童科普讀物,并坦言回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想做科普,想為我國的科普事業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學校名稱: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 Technische Universit?t Clausthal 所在位置:德國,Clausthal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775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3199人院校地址:http://deguo./school/5774
而海歸科學家蔣高明則認為:“科普是科學家義不容辭的責任。科學家一定要‘走下去’,讓公眾理解科學知識,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而且要秉承造福人類的思路,要細水長流。”
科普事業具有公益性,想要有持續的發展,不是只靠科學家開科普講座、出科普讀物、寫科普專欄就能實現的,還需要動員社會力量推動科普產業化。年輕海歸有著充沛的精力,他們加入科普領域,更有助于我國科普事業的良性化和市場化
除了科普,在其他行業里,海歸也將自我理想融入社會發展的潮流。他們中有的人為了理想,奔赴海外求取知識;學有所成后,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致力于研究生命科學。還有的人投身生物技術,認為:“能將自己所學為中華崛起盡一份力,是一個海歸學者的良知和義務。”
公益依然牽動人心
公益是一種應盡的社會責任,是社會和諧、家園美好的一種保證。
不可否認,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們的公益事業還不成熟。而在國外就積極參加公益的海歸給我們注入了新的力量。憑借著語言、技術、理念等方面的優勢,2011年海歸志愿支教、節能環保、扶貧幫困……愛心奉獻、反哺社會。在國際化視野之下,海歸更容易發現國內公益事業的不足。他們積極加入其中,身體力行,不論風雨,甘之如飴。
學校名稱: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 Technische Universit?t Clausthal 所在位置:德國,Clausthal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775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3199人院校地址:http://deguo./school/5774
對于殘障群體的關愛、理解和支持要比其他群體更用心,相應地要承擔的責任也更大。2011年5月9日,本報重點報道了這樣一群海歸:創辦中國第一家專門為孤獨癥兒童服務的民辦非盈利性教育機構的田惠萍;身殘志堅,開辦了推拿康復中心并吸納殘疾人工作的盲人按摩師聶繼鋒;和朋友一起創辦“我們是朋友”青年志愿者團隊、時刻關注身患殘疾的青年朋友和生活困苦兒童的馮英仁。他們關注殘障群體——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用熱忱和專業投身助殘事業。
公益不是某個人、某個群體的責任,它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去承擔的。
“社會是由一個個小團體組成的,每個人都承擔起一些責任,國家和社會的責任也就承擔起來了。”海歸王婧在5年前創立了“中國靖學助學基金會”。談及自己的初衷,她說:“如果不幫助山區的孩子實現大學夢,他們就有可能一輩子困在山區。”
讓大山里的孩子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讓他們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因為他們是大山明天的希望。海歸郝琳碩說:“不管以后在哪兒,做什么,我都會繼續用我的力量影響山里的孩子們,因為他們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對于他們的改變,我們義不容辭。”
學校名稱: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 Technische Universit?t Clausthal 所在位置:德國,Clausthal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775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3199人院校地址:http://deguo./school/5774
或以公益為畢生事業,或在閑暇時間參與公益,海歸給國內的公益事業帶來了不一樣的理念和管理。在這一年中,趨勢越來越明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