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報道 “你辦香港簽注了嗎?”“你的PS打算怎樣寫?”……近日,中小學秋季學期面臨結束,但在市內重點高中的高一、高二年級流傳的不是期末考試的“復習經”,而是申請境外大學的“材經”或“考經”。
最新統計顯示,中國留學生一年為美國經濟至少貢獻了44億美元。廣州市內也出現了留學越來越低齡的趨勢,有的高中甚至開設專門的“出國班”,參加“美國高考(微博)”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美國高校錄取中的一個標準化測試)的學生也在大幅增加。
面對“來勢洶洶”搶灘中國教育市場的國外考試機構,以及越來越多準備要送孩子出國讀本科、讀高中,甚至讀初中的父母,專家希望家長們能理智選擇,在權衡利弊之余,還要為孩子做足規劃。
高中生備戰SAT,初中生試水“小托福”
“一是開闊視野,二是海外的教學比國內更人性化”,對于為何送孩子出國留學,有家長如是說。
小劉是廣東實驗中學高一學生,他從考上省實的時候就決定要盡早參加SAT。
“班上很多人的想法都一樣,可能是因為一年多考,而且美國的高校更有吸引力”,小劉說,“在高二的學長班上,起碼有三分之一在準備或已經考了SAT”,他自己已參加過SAT考試,打算在高二秋季學期申請美國高校。
“家里還請了外籍老師,專門指導我寫PS(個人陳述)等材料。”小劉說,他希望能在來年暑假參加一個義工項目,“寫進材料里,為自己加分”。
今年在廣州市第六中學讀高三的小李同樣在去年夏天作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決定:到美國讀本科。于是,在整整一年半時間里,他都在忙著讀新東方、到香港考試、寫材料。
“一是開闊視野,二是海外的教學比國內更人性化。”小李的父親也很尊重孩子的選擇,他表示,孩子在國內充其量考上中大,但同樣的付出,卻可能考上美國的頂尖名校,“何樂而不為?”
這絕非“鳳毛麟角”的個案。
據不完全統計,單是在高三應屆畢業生當中,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近年來每年約50名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廣東實驗中學2011屆1000多名畢業生,有近100名選擇出國;廣州市第六中學也有20多名學生申請出國。“而且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廣州市某重點中學校長透露,5年前,該校僅有幾名學生考了SAT,而今年10月,將在明年畢業的高三學生參加SAT考試的人數猛增到近40人。
不僅高中生在熱身,今年才登陸中國的“初中版托福”也受到一些民辦初中和初中學生家長的青睞。
據介紹,“初中版托福(TOEFL Junior)”是“托福家族”的新成員,專門針對11至16歲學生設計,今年9月才登陸中國,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地進行了首場考試。盡管該考試目前還沒有得到國外中學的承認,但沖著托福的管理者ETS在考試運營標準中的權威度,不少初中學生已經躍躍欲試。
在中大附中念初二的小吳就參加了首場初中版托福考試,她和她的媽媽都覺得比較值,“參加這個考試有助于了解自己的英語水平,為將來出國做更好的準備”。
高中階段出國人數年增15%
“10年前,基本沒有研究生層次以下的孩子出國留學”,而目前中國高中生出境學習人數占總留學人數的22.6%。
出國低齡化已經成為了一個突出的現象。
記者在剛剛過去的“留學展會熱”中發現,為了應對中國低齡留學生的增加,不少展會都特別開設了“高中專區”,一些英國、美國私立高中,預科聯盟、語言培訓機構咨詢臺前人山人海,有的家長甚至要帶小朋友去海外讀幼兒園。愛迪留學美國部顧問陳美任透露,自己遇到的最小客戶剛滿3歲。
“10年前,除了極個別的家庭外,基本沒有研究生層次以下的孩子出國留學。”馬克漢姆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文雪是這個行業的“老前輩”,他所經營的這個教育集團創辦了10余年,歷經各種變化。“當時到美國留學的簽證獲批率只有10%,直到2006年才慢慢放開,低齡化的跡象開始‘抬頭’。”
“最近五年有幾個變化特別明顯。”文雪說,一是出國留學的孩子年齡越來越小;二是拿著名校offer的留學生比例越來越低,過去基本都是名校,比如全美排名前50至前100名的,現在許多是先到不太好的學校再轉到更好的學校;三是留學目的地的選擇越來越多元,除了美國、英國外,澳大利亞、新西蘭、法國、德國、日本等也成為“熱門”。
“高中學生出國數量每年大約以15%在遞增。”據其介紹,馬克漢姆國際教育集團最近一年成功輸送了600多名孩子到美、加留學,其中20%為高中階段學生,60%為本科生;20%為研究生。
這個數據也與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公布的《2011中國出國留學趨勢報告》基本吻合。根據該報告,目前中國高中生出境學習人數占總留學人數的22.6%。除了國內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外,家庭經濟實力逐漸增強、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等原因,都致使留學低齡化傾向呈現不可逆轉之勢。
帶動低齡留學熱潮的不僅僅是那些面臨著人生抉擇的學生。近日,記者在廣州多家知名留學中介機構發現,很多年齡更小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都在未雨綢繆。春節期間實行類似計劃的家庭不在少數,“一些相關的親子營、游學夏令營或歐美名校游等項目,雖然價錢很高,但有的團現在已經報滿。”廣東教育國際交流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孩子留學花了200萬,家長挺后悔
許多家長高估了國外教育,雖學費不菲但依然趨之若鶩,而有些孩子的留學效果并不好。
小舟初三畢業后選擇留學澳洲,她當時已經考上廣東實驗中學高中。
“沒有辦法,實在是想給孩子減壓。”小舟的媽媽羅女士說,孩子讀小學時,功課就要做到晚上10時多,考高中時天天熬夜,以后高考怕是會更辛苦,所以索性送孩子出國讀高中,直接申請外國大學。“先預科,再高中。算下來,一年要花費30萬元人民幣,讀下來要100多萬元。但以孩子的資質,我相信她能讀到世界一流大學。”
在孩子讀初二時就把他送到美國的劉媽媽則認為,初中階段出國的孩子有一定自理能力,又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可以為申請在美讀高中、大學奠定基礎。“在國外的高中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很多課外活動的機會,通過這些活動可以結識更多朋友,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更快地融入當地生活。”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國外教育體制抱有高預期的家長不在少數。大多父母覺得家里經濟條件還可以,希望早點讓孩子出去“見世面”,于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身上。
“留學英國又怎樣?現在回到國內也只是馬馬虎虎。”說起孩子留學,初二時把兒子送往英國的梁先生后悔不已。他告訴記者,兒子在預科學校里接觸的都是各國素質不太高的留學生,每天玩、吃、逛街,糊里糊涂就高中畢業了,申請的大學自己都沒有聽說過,回到國內,用人單位也不“感冒”。“從初二出國到上完高中,光學費就花了150萬元人民幣,讀完大學算下來一共花了200多萬元。最失敗的是,兒子的前途并沒有預期的好。”
據介紹,以相對便宜的美國為例,在東西兩翼上私立高中每年學費為6萬至8萬美元,中西部排名稍微差一點的私立高中每年學費也要約5萬美元。“即使走公辦高中交換生的路子,每年也要11萬至15萬元人民幣。”文雪說。
《紐約時報》也指出,中國留學生大多來自中國迅速崛起的富裕階層,他們負擔得起全額學費,這對于近年來預算緊縮的美國大學有如“天降甘霖”。
“學費雖然不菲,但還是有很多家長趨之若鶩。”文雪認為,在基礎教育階段,國內外教育體制與方法差別很大,去國外讀中學有一定風險。對于未成年的中學生來說,除了要面對獨立生活的挑戰,其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的形成都會受到很大影響,選擇要更加慎重。盲目跟風只會拔苗助長,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反而不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