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所在位置:美國,洛杉磯市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19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MBA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39984人院校地址:UCLA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and Relations with Schools (UARS) 1147 Murphy Hall, Box 951436 Los Angeles, CA 90095-1436 電話:(310) 825-3101 Email: ugadm@saonet.ucla.edu9868
《中國留學生暴增貢獻美國經濟 帶動相關產業鏈》由12月06日報道。 11月25日,一個模樣像中國大陸留學生的華裔女孩在紐約信使廣場路邊休息,身邊放著幾個購物袋,看起來收獲不小。(美國《僑報》援引美聯社圖)
中新網12月6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道,根據最新統計數據推算,過去1年,中國大陸留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大約44億美元。隨著更多教育咨詢機構積極拓展中國市場,中國大城市的高中紛紛開設出國班,參加SAT考試的學生大幅增加,中國大陸留美學生已出現低齡化趨勢。
教育咨詢行業找到新財源
聯邦商務部的統計數字顯示,在2011財政年度里,外國留學生僅向美國大學支付的學費就高達143億美元。加上生活上的各種花費,外國留學生對美國經濟的貢獻估計有202億美元。
商務部的數據沒有單獨列出中國大陸留學生在這筆資金中所占的份額,但考慮到157000名中國大陸留學生占全部在美外國留學生的近22%,按照這個比例推算,過去1年中國大陸留學生為美國經濟做出的貢獻大約在44億美元左右。
實際上,中國大陸留學生的貢獻對美國經濟的貢獻遠不止于此。隨著申請美國大學的中國大陸學生不斷增加,美國的大學錄取咨詢行業也嘗到了不少甜頭。大學錄取顧問是一種很成熟的職業,如今這些顧問已經把中國大陸學生當作新的財富來源。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指出,在北京、上海等中國大城市,來自美國的咨詢公司正在積極開展業務,不少公司憑借其母語優勢和在美國長期運作的經驗,做出了 “不成功100%退款”的承諾。當然,這些公司的收費也高得驚人,普通美國本科入學的收費就高達10萬元人民幣,約合15800美元。
美國大學賺外快也搞擴招
多數美國大學不認為外國留學生大批涌入會影響教育質量,反而認為擴大留學生規模大有益處。《高等教育紀事報》稱,很多高校都正通過各種途徑擴大招生,尤其是一些政府正在減少撥款的公立學校。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過半美國大學正在增加投資、增派人手來招收留學生,不少州政府也樂得讓手下的大學多賺外快。
根據國際教育家協會的統計,這是一個高達2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例如,從去年開始,科羅拉多州不再對公立大學招收外國留學生的人數設限,而當年該州一所州立大學招收的中國大陸留學生數量就增加了兩成。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說,中國大陸留學生對美國大學的吸引力是顯而易見的,他們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往往游歷甚廣,豐富了生源的多樣性,也給大學帶來了更廣闊的視野。更重要的一點是,中國大陸留學生很少占用美國的教育經費,反而會給大學帶來不少收入。
中國大陸留學生大多來自中國迅速崛起的富裕階層,他們負擔得起全額學費,這對于近年來預算緊縮的美國大學有如天降甘霖。
留學生申請材料頻曝造假
然而,在美國大學看來,中國大陸留學生也并非都是天使。《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就指出,在中國大陸來美留學人數的爆炸式增長中暗藏了不少作假行為。
報道稱,美國學校急于加強多元性和擴展國際影響力,因此爭先恐后地到中國大陸招生;而中國大陸學生則因高考(微博)競爭激烈,再加上招生中介把美國的大學教育吹得天花亂墜,使他們熱切盼望到美國上大學。然而,近年來美國大學屢屢發現中國大陸學生的申請資料廣泛造假,包括論文找人捉刀、找槍手代考托福英文能力測驗等。由于對中國大陸國情不熟悉,美國學校很難分辨真正優秀和有問題的申請人。
今年中秋節,南加州大學的中國大陸留學生在校園舉行慶中秋晚會。該大學目前有兩千多名中國大陸留學生。
赴美留學出現低齡化趨勢
這種擔心也許是杞人憂天,但愈演愈烈的留學熱對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
2010年,中國大陸一項對計劃出國留學學生學歷的調查發現,在所有計劃出國留學的學生里,本科生占62%,高中生占22.6%,研究生占近10%;在有出國意向的被調查高中生中,70%計劃高中畢業后出國讀大學,24%計劃出國后繼續讀高中。
留學專家指出,目前中國大陸出國學習人群的年齡正在發生變化,雖然本科生仍是留學生的主體,但高中生的比例不斷增大,來美國留學已經出現低齡化趨勢。
中國學生要文憑 美國大學要鈔票
針對近兩年美國大學爭相招收中國大陸留學生、一些中國大陸學生申請文件造假的現象,《紐約時報》上個月發表專題報道,直接點出了“美國學校要鈔票、中國學生要學位”的要害。
來美中國大陸學生暴增
全美最佳公立大學第二名弗吉尼亞大學(UVA)入學許可辦公室的資料顯示,12年前,該大學的中國大陸學生入學申請為12份,去年已增至1400份;今年8月踏進夏洛茲維爾的中國大陸新生有71人。
特拉華大學2007年僅有8名來自中國大陸的國際學生,今年則有517人。因暢銷書《最后的一堂課》聲名遠播的匹茲堡卡內基美隆大學今年有近500名中國大陸新生。同樣位于賓夕法尼亞州的長春藤名校賓州大學(Univeristy of Pennsylvania)的大學部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生過去頂多 30至40名,今年161名國際學生中至少有一半來自中國大陸。
美國大學面臨嚴重預算赤字,除了最頂尖、校產基金優渥的極少數名校外,以擴招自費學生來填補資金虧損已成為公、私立大學自救、紓困的共同策略。
中國拜改革開放之賜,加上高考競爭激烈,有遠見的富爸媽提前把獨生子女送至海外求學,大華府區能核發I-20的私立高中不愁本地生因付不起學費而流失,展臂歡迎中國富二代,有的學校的中國大陸學生甚至占了1/3。
在弗吉尼亞州一所天主教私校教中文的王老師指出,這些孩子多半花6000至7000美元,通過中介協助申請來美,除了給校方一年兩、三萬美元的學費,每月還得給寄宿家庭2000多元的食宿交通費。王老師說,這些孩子每月基本都有400元左右的零花錢,“一有空就上館子、到卡拉OK吃吃喝喝,消費力相當可怕”。
中介頻傳造假引發爭議
中國大陸留美學生過去10年呈兩位數、甚至3位數增長,讓財務窘迫的學校有了新財源,而美國擴招中國大陸學生也為考不上大學的富家子弟提供了另一種選擇。然而,看似美中雙贏的留學風卻因中介為學生造假之事頻傳而引發爭議。
弗吉尼亞大學入學許可辦公室副主任慕思(Parke Muth)說,弗大的榮譽制度(Honor code)行之已久,為防堵申請文件假造或代筆,自有一套對策。
慕思稱,弗大不存在《紐約時報》指出的問題,因為弗大挑選學生程序嚴謹,以今年入學的新生為例,他們的平均GPA在3.8以上,且大多出自中國大陸重點學校,在美學習大都跟得上進度。此外,為了避免申請造假,該校的電話面談采取迅不及防的無預警“冷電話”(cold call)方式,有些申請人電話都是同一號碼,這種把升學中介列為連系人的申請,不用面試就被拒絕了。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中國大陸留學生在一個慶祝中國傳統節日的聯歡會上猜謎語。
大陸留學生自成小圈圈
“促進校園多元與國際化”是美國大學擴招中國大陸學生的臺面上說詞,實際運作卻是另一回事。中國學生學習跟得上,但在校園形成小圈子,大學學生餐廳里中國大陸學生一群、韓國學生一堆,不只聽得出,從穿著到發型也自成格調。
現年24歲的Mino(化名)在北京、香港一路貪玩蹉跎,最后落腳匹茲堡地區大學,目前就讀大二。他說,走過這許多地方,美國真比不上中國,來美兩年逼著自己學英文、融入主流,但進步有限,“中國學生跟自己人混比較自在”,但也成為英語進步的障礙。
Mino說,過去留洋的中國學生多是尖子生,現在大多數都是像他一樣考不好、待不下去、但家長能支持留學的一群。
他坦言,海外鍍層金并不是為了找工作,學金融的他畢業后可以回家接手父親的事業。然而,大多數中國大陸留學生卻不像他那樣幸運,現在中國到處是“海歸變海待”,國外文憑不再是就業保證。
選課一窩蜂滿堂中國人
《紐約時報》教育資深撰稿人費雪(Karin Fisher)調查后發現,擴招中國國際生的校園“文化融合”落實不易,和中國大陸學生一窩蜂主修工程、金融緊緊相關。她提到,由于課堂討論是美國大學講堂的重要一環,會啃書本不開口的中國大陸學生一多,課堂難免沉悶,有些本地美國學生一看選的課有很多中國大陸學生就退選,逼得校方只好另外為本地生另開同一門課。
中國大陸學生泛濫造成學習區隔的怪現象,就讀馬里蘭大學(UMCP)前史密斯商學院財務金融研究所的小李體會最深。他今夏一報到才發現,金融研究所180名學生中有150人畢業于中國大陸各大學,且中國研究生大多被送到華府分校上課,“放眼望去,一大班全是自己同胞,差點忘了自己在國外”。
小李說,他和大多數中國大陸留學生都不是什么富二代,不算生活費,光是這張30個學分的碩士文憑的代價就是9萬2000美元,他和同學都有“受騙”之感,卻也沒法走回頭路。
中介機構只管賺錢 大陸來美學生良莠不齊
近日,一些大學教授及招生輔導機構質疑,負責招攬留學生的中介公司顧及傭金多于學生的利益。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高等教育界招收的留學生人數日增,中介機構功不可沒,但不少教授學者和招生人員批評,近年不少留學生未達入學水平,申報資料的過程中也普遍存在弄虛作假的現象,質疑有中介機構只顧謀利而濫竽充數,損害了學生利益之外也不利于教育。
負責監督并推廣留學生課程的非贏利組織國際教育研究所指出,在美的外國留學生人數較10年前增加了32%,其中亞裔生占了大部 分,在上學年全美留學生中接近1/4是中國大陸學生。另外,印度與韓國學生人數也相當多。
該研究所負責人布魯門道稱,海外學生在挑選大學時應盡可能接觸各方面訊息,決定自己是否適合出國留學,又或者是否適合某家院校,但部分中介機構有時為了賺取介紹費,會把本身未具備入學資格的學生送往各家大學。
大學入學輔導委員會也曾批評,一些中介機構協助學生填報資料時夸大學生的英文能力,而且附上不實資料,因此委員會一度建議教育界不再透過中介機構招生,后來委員會改變初衷,承認高等院校在這方面的選擇并不多,改而建議教育界用兩年時間評估現有機制。
專家們指出,留學生入讀公立大學時會支付外州學費,選讀私校時亦往往不領取資助,對院校固然有好處,而對中介機構來說,成功介紹每名學生的報酬在1萬美元至1萬2000美元之間,因此是一筆大生意,助長了中介利字當頭的風氣。
美聯社的報道說,為美國大學提供在中國大陸招生咨詢服務的Zinch中國去年調查了250名準備來美國留學的北京高中學生,斷定90%大學申請人提交虛假的推薦信,70%論文是由別人捉刀,50%偽造成績單。該公司在報告中指出:“除非美國大學從系統上解決中國大陸留學生申請的欺詐問題,否則問題會繼續增長。”
雖然質疑中介機構的聲音此起彼落,但包括密蘇里州立大學在內的院校反駁說,美國大學并不熟悉留學生所在的國家,借助中介協助招生,校方可集中精力辦好教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