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施一公27日在此間舉行的論壇上表示,新中國建國60年來培養了大批的項目人才,大批的項目人才支撐著中國科技的發展。但是從長遠來講,中國需要高層次人才。
歐美同學會2010北京論壇暨第五屆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與發展論壇27日在此間舉行,施一公在論壇上說,科技競爭力第一是人才,主要是高端人才。“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高端人才、高尖人才對國家長期發展的戰略作用”。
談及高端人才的作用時,施一公舉例說:“跟登山一樣,登山沒有到頂部的時候,你沒有看到全部的景色,如果登山到頂的時候,你可以看得很遠。”
他表示,中國的科技體制過多的培養實用的人才,卻比較少的關注基礎研究。他呼吁,營造創新人才培養的環境,“這個環境不是一個簡單用對GDP的貢獻來衡量的”。
施一公還建議中國在制定人才戰略時,將“創新”和“創業”區別開,因為二者所需要的環境不同。中國現在已經到了可以引進最優秀的創業人才的時候,但中國的創新人才還相對貧瘠。
他認為,創業需要地方政府給予強大的支持,比如房租、財政等等的支持。而創新型的領軍人才則在考慮“能否在中國這塊土地上不只是生存,而是要繁衍,而且要枝葉茂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