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德國拉夫堡大學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所在位置:英國,Loughborough學校設置類型:預科學院創建時間:1909年學歷:本科 專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預科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18220人院校地址:8322
交流中促進學習
陳嬿冰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專業的大三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后與老師進行交流已成為她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她在明尼蘇達大學遇到的老師都非常喜歡學生和他們討論問題,不管是與課程相關的問題,還是對時事的議論,最關鍵的是他們注重學生提出自己的獨特觀點。
“我有一位教公司金融基礎課程的老師,他在做大學老師之前在投資公司工作過,所以,他在課上講授理論時通常是結合實際的案例進行說明,很生動。并且,他和同學們在課堂上互動很多,經常詢問我們的想法,這些互動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所要學習的理論知識。”
作為留學生,國外求學會遇到更多挑戰,更應該注重與老師的交流。課后,陳嬿冰經常在老師的答疑時間去問問題。老師們都非常尊重學生、很有耐心,而且善于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發散思考。即使只擔任了某個學期的任課老師,之后學生要是遇到問題,也可以通過郵件或者預約的方式與他們聯系,他們一般都非常樂意和學生交流,給學生提供意見和幫助。
在美國錫拉丘茲大學讀政治學博士的林菁平時與老師的交流也很頻繁。“美國的教授并不把我們看成學生,而是當作同事對待,在學術上要求很嚴格,并且很樂于和我們討論問題,認真傾聽我們的思路。”
林菁介紹說,美國的老師會在學期初就告訴他們這學期末要交的論文,通過交選題、交提綱、交初稿,直到定終稿,一步一步地指引我們完善這篇論文。“在這個交流過程中,我的收獲特別大。”
是良師更是益友
在英國拉夫堡大學讀博士的王小可覺得自己非常幸運,遇到任何生活上的疑惑,導師都會盡力幫助她。她的導師經常邀請學生們聚餐、聊天。有一次導師帶王小可去她家做客,做了一大桌德國菜款待她。學習工作累了時,導師還會帶她去喝茶。“有一次我生病了,導師得知后就立即來給我送藥。在異國,我生活上完全沒有后顧之憂,可以安心學習和進行項目實踐。”王小可說。
林菁覺得,在美國,師生間除了教學關系以外,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幫助與溝通。尤其當系里聚會的時候,老師就是學生的朋友。“很多教授對留學生很照顧,會為留學生準備家具、帶他們去買菜等。”
陳嬿冰非常喜歡和教授們交流,不僅請教課業問題,還經常聽取教授們對青年人人生規劃的建議。“他們會提供很多建議供我參考,特別是當我進退維谷的時候,他們的點撥會使我豁然開朗。”
比如說,陳嬿冰想考研究生,她在3個相互關聯的專業之間猶豫,對于這3個專業在美國的就業前景和今后的發展趨勢不是很清楚。于是她跟會計課、金融課的老師分別討論了這個問題。老師們就他們了解的情況幫陳嬿冰分析了這3個專業的走向,使她在選擇的時候有了更充分的依據。
當相處到比較親近的階段時,陳嬿冰會和她的金融課老師談論他桌上的照片、他的假期計劃、家庭和孩子這類比較生活化的問題。
“我很喜歡這種開放式的師生相處模式,你有很多方法可以聯系到教授,他們更希望和學生以朋友的身份相處。”陳嬿冰說。
相處要真誠友善
要說中國留學生與外國老師相處時需要注意什么細節,陳嬿冰和王小可都認為,和外國老師相處最重要的禮節之一就是預約。導師們都很忙,私人關系再熟悉的導師都要預約才可以見面,貿然拜訪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另外,準時也非常重要,在約見時遲到會讓導師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雖然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但陳嬿冰覺得和外國老師相處并不困難,學生可以盡情發表自己的觀點,教授們都很樂意傾聽。只要積極地和他們相處,多溝通交流,自然能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并且收獲一份珍貴的友誼。
林菁覺得和外國老師相處是一件很容易、很自然的事情,想什么就說什么,有任何不舒服、不開心、不明白的地方就直接告訴他們,這樣他們會覺得你很坦率和真誠,也會樂意幫助你。“尤其像我們這樣在國外學習的,千萬不要封閉自己,那樣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都沒有好處。”林菁說。
“其實跟國外的老師相處,和跟所有人相處一樣,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真誠友善。”王小可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