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應邀參加了美國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中國年會,做關于中國醫療消費問題的演講。我曾經來過費城三次,但離上一次也有近十年了。在我的記憶里,費城是一個美國歷史文化名城,但由于經濟地位的下降,城市面貌顯得蒼老破舊。而賓大是第一次來,與印象中的費城相比仿佛是另一個世界。賓大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由著名發明家和政治家富蘭克林創立于1740年。目前的校園是一百多年前重新易址建造的,坐落在費城西邊,與周圍的幾所大學形成一片大學區。學校建筑大多由大塊的石頭和紅磚砌成,顯得古樸莊重,富有歷史感,但又保養維修得非常干凈整齊。賓大給人的感覺是歷史傳統與現代舒適的完美結合,同時非常人性化,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例如學校的圖書館辟出專門的區域,給學生小組學習討論用,安裝了電腦,并允許學生吃東西喝飲料。
學校入學辦公室對美國各個地區都有專人分工負責,以便對中學的情況有充分了解,進行客觀的分析比較。在每年大量入學申請人的選擇過程中,選擇的標準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考慮申請人高中四年學習的綜合表現,這包括選擇的課程(例如,商學院要求在中學選微積分課程)、課程的難度(不同層次的課程)、成績。即使成績出現起伏,如果有合理的解釋說明,或者成績表現為不斷提高的話,仍然會加以考慮。考慮的第二個方面是推薦信,通常由高中老師和輔導員寫信,反映學生各方面的表現。第三是考慮申請人寫的文章,關鍵在于文章要反映個人的特色和真情實感,切忌千篇一律和沒有個性。例如,有一個學生寫了自己在開車途中,輪胎爆裂后,在從來沒有換過輪胎的情況下,如何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的。招生老師認為,如何解決困難是考驗一個學生的重要內容,文章寫得生動真實,同時也反映出申請人解決問題的素質。第四方面看學生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社會公益活動以及領導素質。最后考慮的才是大學入學統一考試(SAT)的成績。
將入學統一考試成績作為大學招生標準中最后考慮的因素,這一點給我的觸動很大。多年來對于成千上萬考生被一次高考成績定終身的情況,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盡管近幾年來,一些重點大學開始了對部分考生的自主招生,但離根本性的改變仍然距離不小。大學招生標準不僅影響學校本身的質量,而且對整個國家人才培養的方向和導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們究竟是鼓勵培養會考試的學生,還是鼓勵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社會需要的人才?我們究竟是鼓勵培養只注重成績的人,還是鼓勵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我們現有的大學招生標準和方法距離社會發展的要求,距離世界優秀大學的水平還有不小的距離。
沃頓商學院是美國第一所商學院,也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商學院之一。此行有機會接觸了許多商學院的老師和學生,特別是許多亞裔和外國留學生,在學生培養方式和培養過程方面增加了感性的認識和了解。簡單歸納起來有幾個特點:首先是注重培養跨學科人才。商學院本科生的課程中,40%是商學院的課程,其他是各個學科的課程。學院有四個雙學位項目:商學與科學、商學與工程、商學與衛生、商學與國際關系。如果學生有需要的話,可以建立其他的交叉學科項目。第二個特點是理論聯系實際。例如在所有商學院學生學習的管理基礎課中,由當地的非營利組織提出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來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加以實施。第三個特點是非常強調社會責任感。特別是對于商學院的學生來說,賺錢不是唯一目的,必須將社會責任感放在重要位置上。這體現在課程設計、課外活動、實習,以及工作選擇方向等方面。第四個特點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聯系。商學院所有教師都要參加本科、MBA、EMBA和博士生四個系列的教學,這意味著給博士生上課的教授同時也給本科生上課,這樣有助于保證本科生的教學質量。除了大課的教學外,有著大量小型討論方式的講座課程。學生有大量機會參與老師的科研活動,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機會。
短短幾天在賓大和沃頓商學院的參觀停留,使我深刻感受到高等教育是國家軟實力的基礎。美國的發展與其高等教育的實力密切相關,人才培養和創新發明都離不開大學。大學招生選擇是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把關口和指南,大學生培養方法和過程又是造就人才的重要環節。我國在改革開放后,在大學硬件的建設上與發達國家的距離有了顯著縮小,甚至某些方面還有所超越。然而在人才選擇培養的軟件方面,還存在著觀念和制度上的差距。只有顯著縮小這方面的差距,我們才有可能更快地成長為一個創新性大國,才能真正提高我們國家的軟實力和綜合實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