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羊城晚報:美國高等學校學生的學術進度通常是以學分(credit)作為單位來衡量的,每個credit都有價格。根據我在美國教書的經歷來看,這對同學們是一件好事,選擇自由、費用控制、雙向選擇。總體來說,美國大學有三種學制,semester、quarter、tri-mester制。基本上,美國的私立學校都以學分制來收取學費,排課和考核教師的水平。所以每個課堂開課前后的一周時間,同學們都瘋狂地試聽和選擇課程,大包小包,滿校園亂跑,開課15分鐘課堂里人進進出出,好不熱鬧,簡直是校園一景。
在實行學期制(Semester)的學校里,一個學分代表一學期每周一小時的課堂學習,或兩三小時的實驗室學習。學生一學期通常修十五或十六個學分。在實行季度制(Quarter)的學校,學分也是以相同的方式計算,只不過每一季是十個星期左右。三個季的學分因此大致等于兩個學期的學分。取得四年制的學士學位,需要120到128個學期制學分或180個季度制學分。
每門課根據每周的授課時間不等,大約為2-4個學分,美國私立大學的學分現在大約是1000美元左右,公立大學從400-800美元不等,哥倫比亞的學分是900多美元一個,有的則更貴。公立大學的費用由政府墊付了一部分,所以便宜一些。每個學期的第一周,學生會很忙碌的試聽,通常一門課可能有多個老師講,第一堂課由教授親自上陣來講,后面就是助教和我們這些博士生來主講了。學生會比較他們試聽的不同課程和不同老師,在隨后的一周內定下自己本學期學習的課程和授課老師,并按照選定課程的總學分繳納自己的學費。
對于學生來說,學分制擴大的學生的選擇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和老師學習,也可以安排課程量,打算提早畢業的學生會多選擇一些課程來學校。
對于教授來說,學分制使教授更加重視教學質量,課程設置和競爭,教授在編排課程時要考慮學生的興趣,自己的教學方法,如果學生選擇了自己的課程,那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報酬,而如果自己的課程少有學生報名,這個教授就要考慮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了,甚至有被淘汰掉的危險。這一點,我覺得是美國校園里難能可貴的一點,也是師生間互相學習的一個基礎。
所以,在我看來,國內大學選擇學分制在內容和時間上的確容許同學們有更多的自由和靈活,但是配套的體制是必須跟上的,如教師淘汰制,學生滯后畢業的機制,選課學分的上限控制與教授和研究生的配備等等。這些對于一個學分制教學體制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國內學校在實行這個體制的同時必須跟進和建立的,否則,這個制度又變成了照虎畫貓。(本文選自《澳際張旭》的博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