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新聞報: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漢語和中國文化吸引力日益加大
“我要把女兒培養成中國通。”比利時安特衛普商務中心首席執行官帝佑,在市中心一家門臉很小的四川火鍋店和《世界新聞報》記者一起大快朵頤時說。
西裝革履的帝佑用筷子吃火鍋時動作還不很熟練,但面對著翻花大滾的“鴛鴦鍋”,他已經放下了歐洲人就餐時的矜持。他說,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他感受到了東方文明的巨大魅力。為此,他把女兒送到了比利時大學城魯汶的一所漢語學校學中文,并打算讓女兒一輩子與中國打交道。
比利時學漢語成時尚
目前,學漢語已成為比利時學生的新時尚。特別是前年的北京奧運會和今年即將舉辦的上海世博會,讓比利時人學漢語的熱情日益高漲。比利時每年都有一批學生前往中國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去年8月,在參加為43名赴中國求學的學生舉行的送行儀式上,《世界新聞報》記者看到的是一張張滿懷憧憬的笑臉。
曾在去年年初的“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比利時預選賽中獲得三等獎的倪力思說:“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我一開始學習中文是出于對中國的好奇,因為在西方國家,中國和中國人經常被誤解,因此我想通過學中文找到其中的原因,并了解中國文化。我希望將來能找到一份促進中歐關系的工作,幫助中歐人民互相理解。”
文章開頭提到的帝佑的正式姓名叫特奧·瓦埃,“帝佑”是他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他經營的商務中心大樓聳立在安特衛普市中心,是這座城市的最高建筑。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中小企業到安特衛普落戶,特奧·瓦埃瞄準了中國市場。最近幾年,他每年都去中國招商,今年他計劃去溫州。
漢語成荷蘭考試科目
最近幾年,歐洲國家紛紛采取措施,鼓勵人們學習漢語。以荷蘭為例,目前開設中文課程的普通中學已有30多所。作為試點,2007年,荷蘭教育部首次批準荷蘭著名的希爾弗瑟姆市立中學把漢語列入高中會考科目。
今年2月,荷蘭課程編制研究中心進一步把漢語考試列入了新公布的初中教學大綱方案之中。根據這一方案,漢語將成為荷蘭初中畢業生的考試科目之一。作為推廣漢語的第一步,從今年起,荷蘭將首先在8所中學開設漢語考試科目。盡管漢語成績暫不作為高中入學的考核指標,但他們的畢業文憑上將標注漢語成績,證明其中文水平。這一方案獲得通過后,漢語將與其他重要現代語言一樣,正式進入荷蘭的教育系統。為此,荷蘭教育部還專門劃撥了100萬歐元的考試經費。
另外,2月25日,拉脫維亞教育和科學部長科克在出席中國駐拉大使舉行的“漢語橋”師生元宵節招待會上,鼓勵更多的拉脫維亞年輕人學習漢語。科克說,她很高興看到有很多年輕的拉脫維亞才俊懷著濃厚的興趣學習中文、了解中國,這是“兩國深化文化領域合作的良好基礎”。她認為,兩國應進一步加強在漢語教學領域的合作。
歐盟重視普通話價值
近年來,隨著經濟與文化的全球化趨勢,歐盟也在逐步出臺政策,鼓勵歐洲人學習漢語等非歐洲語言。2007年推出的歐盟語言多樣化報告,就將漢語列為重點非歐洲語言之一,強調漢語普通話的全球價值,并把中國列為歐盟實現語言多樣化的戰略伙伴。
同年,中歐聯合推出語言教學計劃,100名歐洲學生接受獎學金,前往中國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2008年6月,被命名為“歐洲之窗”的一個中歐語言交流項目啟動,目標是在2009至2013年期間,為歐盟成員國的200名中文教師和400名中學校長提供前往中國學習的機會。
2009年3月底,由歐盟委員會和中國國家漢辦聯合主辦的中國-歐盟語言多樣化大會在北京召開,雙方首次建立了在政府高層與學術界討論和交流語言多樣化以及在貿易與文化往來、教學交流、在歐洲促進漢語教學等領域的平臺。時任歐盟委員會語言多樣化委員的奧爾班說,語言是增強社會凝聚力的工具,語言學習能提高個人的競爭力,擴大個人的就業前景。
新聞分析:漢語為歐洲學生提供機遇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漢語和中國文化對歐洲國家政府和個人都形成了更強大的吸引力。剛剛結束的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就是很好的例子。這一在比利時舉辦的為期4個月的中國文化推廣活動,吸引了150萬比利時及歐洲其他國家的觀眾。
荷蘭教育部國務秘書范拜斯滕菲爾德女士感慨地說:“歐洲漢語熱表明,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漢語不僅將促進中歐經貿關系發展,還將為歐洲學生提供更多機遇。”(金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