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近兩年,孔子很熱。似乎在領略了秦皇漢武的大風飛揚,感受了唐宋明清的歷史滄桑之后,兩千年前的孔子撥開中華文明厚厚的帷幕,加速向人們走來,向世界走來。
在國內,不只是圖書出版有孔子熱,連一向極少涉及孔子題材的電影、電視、戲劇,也開始將目光熱切地轉向孔子。至于大中小學,學子們一而再、再而三誦讀孔子早已成為尋常事。被尊為至圣先賢的孔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崇。
在國外,孔子成了中國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形象大使”。對許多人來說,孔子就意味著中國,代表著東方智慧。雖然幾百年前,孔子學說就在西方與希臘古代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一樣享有盛名。但今天,孔子的熱度超出以往。德國柏林得月園的入口處,至今矗立著兩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韓國保存有孔廟二百多處。日本有孔廟百余處,并有許多是在遺址上新建的……更富有傳奇色彩的是,各國僅孔子學院的開辦就速度驚人,短短幾年,世界70多個國家共創辦了300多所孔子學院。
孔子為何在中國、世界風頭日勁?這位心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志、一生游歷列國不得志的老人,一定沒有想到兩千年來,他的聲名竟是如此大起大落。
宋代大學問家朱熹曾評價: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對當今而言,孔子思想和學說,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他獲取殊榮的根本。孔子最受推崇的“和”、“合”思想,實質上契合了當今社會的普世價值,他的思想不是拒人于外,而是與人有關,與普通人有關,有著深厚的現實土壤。他的“和而不同”學說,契合了一個多樣的中國,契合了今天多樣的世界。推而廣之,從家庭內部到人與人之間,再到不同國家之間,都建立起和諧關系,達到天下太平,這是孔子學說的核心,也是孔子走向世界之所憑。
孔子的內外皆熱,還揭示了傳統文化價值的回歸和人們對歷史的尊重與敬仰,國人的文化自信空前高漲,古老文明中所鐫刻的精神家園的路徑,日益煥發出暖人的光澤。同時,中國的快速發展,及其帶來的驚人影響,更為孔子周游“列國”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這是孔子變熱不容忽視的巨大背景。中國翻天覆地的社會變化,吸引無數人對中國好奇與神往,一個古老與現代同輝的中國,讓孔子光彩奪目,盡享中國文化的無比尊嚴。
這是國家強大,文化軟實力得到提升的鮮活印證。
中國正融入世界,中國文化散發著馨香。經歷過熙熙攘攘的歷史繁華,遭受過不堪回首的風云變幻,伴隨著孔子在國內外的聲名遠播,優秀的中國文化將一步步走向世界,走進國人內心。(劉玉琴)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