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簽證服務中,艾迪留學陳潔無數次提醒第一次赴美簽證的學生珍惜一簽的機會。但沒有經歷過拒簽的孩子們,往往沒有足夠重視這寶貴的機會。
作為艾迪留學資深文案師,陳潔老師在多年的簽證服務中,曾無數次提醒第一次赴美簽證的學生珍惜一簽的機會。但沒有經歷過拒簽的孩子們,往往沒有足夠重視這寶貴的機會。這里陳潔老師舉例如下:
有這樣一個學生,家里很有錢有企業,資金不是問題。去年還高三在讀的時候,申請去美國讀本科加語言。在見到艾迪陳潔老師之前,他在半年內被拒簽了3次,還換過一次學校。每次都是拒簽之后,馬上預約下次。但結果是可以預料的,他還是被拒簽。據說還托人找使館里的人,看看能否行個方便?對此,陳潔老師覺得又無奈又可笑。很多人認為美國使館會和某個人某個機構有合作,靠某種關系可以給他們簽證,但事實上,美國大使館是不會與任何個人和機構有這種曖昧關系的。通過簽證的唯一方式就是要針對以前失敗的經歷做出相應的改變即“change”。很多再次被拒簽的朋友都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你的狀況和半年前一樣,沒有改變,我不能給你簽證”。
艾迪留學陳潔老師解釋道,所謂的“改變”,也并不意味著你的狀況真的有徹底的改變。更多的是通過對于簽證策略的調整還有相關資料和情況的更新。要做到這點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對于前幾次失敗原因的分析。尤其針對幾次簽證中反復糾纏的問題,要做好充分的解釋,盡最大可能去表述。簽證的過程,是要給簽證官的工作帶來方便,對他質疑的重點給予充分合理的解釋。另外,由于是N簽了,對于簽證官的提問也相對熟悉了,這樣其實有便于我們對于簽證官提問邏輯的推測,把簽證官可能會問到的問題總結出來,作出解釋。更重要的是,不要再去背答案了,也不要去參考別人簽證時用過的語言和例子。我們要努力將簽證轉化為一次暢通的交流,因此要有主動溝通的意識,主動的闡述,主動的提供對自己有利的信息,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幫助自己。成功的簽證技巧可以說就是溝通的技巧。
下面列舉一些一簽中大家常犯的錯誤:
簽證案例之:高中畢業去美國讀本科+語言
VO:你去美國做什么?
ME:學習
(分析:很多同學都會這樣回答。你去美國當然是去學習,這一點簽證官不可能不知道。這里可以主動說明自己想去美國的動機,而不要上來就浪費主動出擊的機會)
VO:你已經畢業了么?
ME:是的,我高中畢業了。
(分析:這里依然沒有解釋自己的學習計劃)
VO:現在在做什么?
ME:學英語
(分析:其實現在做的一些事可以聯系出國目的來闡述,申請者似乎沒有意識到問題內在的邏輯)
VO:你有語言成績么?
ME:沒有,我打算去美國讀語言,因為國外的英語環境會鍛煉我的溝通能力。
(分析:這里申請者想通過解釋美國的語言環境對提升語言能力的優勢,而掩蓋自己語言能力的不足。但這里出現了致命的錯誤,既然之前說高中已經畢業了,也一直在學英語,為什么沒有準備語言考試,并且依然到美國讀語言課程。除了能體現這位申請者的學習能力有問題之外,沒有其他用處了。)
VO:你為什么想在美國學習?
(分析:簽證官再次給他機會去闡述自己的學習目的)
ME:因為美國的教育是最先進的。美國是素質教育,中國是應試教育。
(分析:這樣的話實在沒有任何說的必要,同學把重點放在“想去美國”上,并沒有闡述這種選擇真真正正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可以說申請者之前沒有很好的思考這個問題,也并不了解自己的學習目的,學校及課程,當然更談不到赴美留學對自己的影響了)
VO:抱歉,我不能給你簽證。
看看上面談到的問題,是不是也同樣發生在你的身上呢?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很多申請者在第一次簽證時,頭腦中是沒有概念的。僅僅是簡短的回答“是”或者“不是”,實際上這是遠遠不夠的,這樣給簽證官的信息非常空洞和有限,甚至會造成不必要的猜測和誤解。申請者沒有進入溝通的狀態,因此也無法體會簽證官問題的意圖。可以說,這樣的回答,是無法讓簽證官在幾分鐘內對他進行有利判斷的。那么,拒簽自然離他越來越近了。
艾迪留學美國資深文案師陳潔老師在此提醒廣大赴美留學的同學,拒簽并不可怕,你仍然還有獲簽的機會。關鍵是在失敗后要思考一下,自己在面談時回答的問題出在哪里。如果自己分析不出來,就需要找專業文案師或簽證咨詢師來對答案。也許一個小小的點撥,就能改變你的簽證命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