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學習和考高分的“書呆子”,是不會被美國名校看中的。美國名校挑選的是全面發展,有潛力,有求知欲和有創造力的學生。
美國是崇尚體育的國家,從小就培養孩子文藝、體育特長。家長是熱烈的擁護者,他們不但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還積極充當教練,組對打比賽。有田徑隊、足球隊、冰球隊、美式橄欖球隊,還有拉拉隊。
美國還從小培養孩子在文藝方面的特長。每個孩子都掌握一樣樂器,黑管、鋼琴、小號等,一直到高中,功課緊了,才把興趣轉移到演講比賽、模擬聯合國等活動中。
在中學,學校提供上百種文藝、體育、科技活動,給孩子們提供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有的是教怎么做飯,有的學修車,有的學帶孩子,因此美國的孩子普遍動手能力強。
每個孩子的天賦和興趣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可能不一定學習好,但他們可能在某些方面有特長。美國鼓勵因材施教,充分讓孩子去嘗試和發現自己真正喜歡做什么,給每個孩子提供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美國的高中生參加這些活動,對他們申請好大學尤其重要。只會學習和考高分的“書呆子”,是不會被看中的。美國名校挑選的是全面發展,有潛力,有求知欲和有創造力的學生。學習好,又參加多種社會活動和文體活動的學生,才被認為是有能力和有潛力的。
當“頂尖名校”、“世界名校”、“Topxx牛校”向你撲面而來的時候,很多同學和家長不自覺地就“我的眼里只有名校”了。留學機構也經常遇到這樣的同學和家長,他們在選擇出國留學的學校上,只盯著“名校”和“排名”,而忽略了與個人能力、稟賦差異和志趣愛好的匹配。由于國外高校普遍對國際留學生實行“寬進嚴出”政策,選擇名校就意味著選擇了壓力。
美籍華人戴衛明先生夫婦,有一雙令人羨慕的兒女,女兒在哈佛大學讀大一,兒子在哥倫比亞大學讀大二。當我問到他美國名校好不好畢業時,他告訴我,像美國哈佛大學這樣的世界名校確實入學很難,但由于它錄取的學生都是全世界最優秀的學生,因此學生一般都能畢業。同時他還說,名校并不適合所有人。有些學生一味要進名校,但讀不下來,不但浪費了寶貴時間,還留下了心理陰影。
他告訴我一個真實的例子。他有一位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工作的同事,想讓自己的孩子也上普林斯頓大學。由于孩子在錄取要求上有一些差距,他的這位同事就千方百計找到學校認識的熟人,讓孩子進去。最后通過關系,孩子被錄取了,但接下來的學習生活,讓孩子難以適應。由于名校壓力大,課業負擔重,孩子學起來非常吃力。由于一直跟不上其他同學,也畢不了業,這個孩子后來得了抑郁癥,始終不能解脫。
戴先生告訴我,讀名校,一定要能力很強(適合你),否則就是受罪。所以名校不是人人都適合讀的,家長和同學都需要理性選擇。專家提醒大家一定要慎重選擇美國大學,避免盲目選擇帶來的不良后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