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12月11日上午,改革開放后首批赴美的10多位學者聚會歐美同學會暢敘當年,他們情不自禁地向一位在場女士鼓掌,歡迎她講話。
郭懿清,并非首批赴美學者團隊中的一員,但我們尋訪到的每一位學者幾乎都提到了她,因為她參與了這批學者赴美遠行的全過程,還緊接著來到中國駐美大使館,專事留學生工作。首批赴美的每一個學者都得到過她的服務。
她,同樣是赴美留學“首航”航程的歷史見證者。
參加赴美代表團
郭懿清,天津人,1940年出生,就讀于南開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1964年畢業后留校任教。1971年“乒乓外交”打開了中美關系的大門,中國方面于1973年組織赴美語言培訓考察團,從各大院校外語系抽調人員組成,郭懿清被選上了。她被借調到國務院科教組的外事組,參加這個訪問團第一次到美國考察。
訪問結束后,郭懿清回到南開大學,擔任外語系副主任。由于已經和“科教組”建立了聯系,到“文革”結束,科教事務驟然繁忙,她又被借調北京,來到教育部外事局,專門從事與留學生有關的工作。
學校名稱:日本日本大學 にほんだいがく 所在位置:日本,千代田區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889年學歷:預科 專科 本科 研究生 學校性質:私立學生人數:81100人院校地址:6563
“文革”一結束,我國就醞釀向外派遣留學生,這項工作于1977年開始。但在當時,還主要是派遣學習語言的年輕人出去,他們被稱為“語言生”,和后來派遣出去廣泛學習各個專業的留學生是不一樣的。在1977年,中國選派了約300名“語言生”出國留學,主體是青年教師,也有個別學習優異的在校大學生,主要是向歐洲幾個與我國簽署了文化交流協議的國家派遣,一般出國學習兩年,不拿學位,因此也叫“進修生”。“語言生”中沒有去美國的。
進入1978年春天,中國的高等學校迎來了77級大學生,派遣留學生也提上了議程。這時,鄧小平關于大規模派遣留學生的講話傳達下來了,教育部人心振奮,派遣留學生計劃馬上作出重大調整。郭懿清回憶,外事局出國處處長張寅安負責起草擴大派遣留學生規模的報告,經教育部長劉西堯等批準后上報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
報告很快批了下來,這就要和歐美等國家的學校聯系,確定由誰來接收中國留學生。開始想得簡單,把名額告訴哪個國家,由這個國家(比如美國)政府安排就是了。一落實才知道完全不是這回事,非但要和政府打交道,還必須和學校聯系才行。
學校名稱:日本日本大學 にほんだいがく 所在位置:日本,千代田區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889年學歷:預科 專科 本科 研究生 學校性質:私立學生人數:81100人院校地址:6563
教育部于1978年10月向日本和美國派出兩個代表團,專門商洽接收留學生事宜,郭懿清參加了由周培源為團長、教育部副部長李琦為顧問的赴美代表團,于10月7日至25日到美國訪問。
談判并不很順利,隔絕已久的雙方十分謹慎。中方提出,中國留學生來美國主要是來學習“最先進”科技的。美方認為這是指派人來學習導彈、衛星技術,他們有很大顧慮,提出來希望主要派遣大學本科生來留學,先獲得學位。中方強調,首先派出的會是年齡大一些的“進修生”。
在預定的時間里,雙方在華盛頓沒有談成,于是兵分兩路,李琦留下繼續談,另一路由周培源帶領到波士頓地區,訪問了哈佛等幾家名校,郭懿清隨行。等他們回到華盛頓,雙方就基本談成了。
為52位訪問學者服務
中國將向美國大規模派遣留學生成為定局。中國駐美聯絡處主任、后來的首任駐美大使柴澤民當時就對李琦說,將來到美國的留學生多了,事情就會很多,教育部派一個專人來吧。李琦當場就認同了,而且認為郭懿清就是合適的人選。
學校名稱:日本日本大學 にほんだいがく 所在位置:日本,千代田區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889年學歷:預科 專科 本科 研究生 學校性質:私立學生人數:81100人院校地址:6563
代表團回國之后,確定首批學者年底赴美,具體事宜就由郭懿清和美國駐華聯絡處一秘唐占希聯系。從填寫各類表格、辦理保證書到聯系接收的大學,直到把這批學者送上飛機。幾個月后的1979年4月,郭懿清奉派前往中國駐美大使館,專職負責留學生事務,服務對象首先就是這52位初到美國的學者。
郭懿清到美國后,確定了訪問學者的每月生活費標準。參照美國將50個州分為5類的做法,中國將這些地區劃分為4個區,學者的最高生活費是每月410美元,10美元一個級差。開始時按發票報銷,后來發現在美國這樣做時間成本很高,不久后改為每月生活費包干制,郭懿清按月向他們寄出支票。這個標準今天看來不算高,但在當年已經比大使館工作人員高多了。
從那時起,郭懿清總是和留學生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完成在美國的任期后,郭懿清回教育部擔任美大處處長,繼續主管留學生工作,1992年擔任副司長。上世紀90年代她擔任中國駐加拿大教育參贊,2000年退休歸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