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高考成績要等本周末才能揭曉,但是很多同學已經在心里估了一個大概的分數。問題也隨之而來,如果我沒有被理想的大學或者大學的理想專業錄取怎么辦?我還要不要讀?是委曲求全繼續完成學業,還是毅然放棄開始海外“新生”?選擇放棄錄取的行為到底值不值得?應不應該?
-典型案例
離心儀高校有差距,我該怎么辦?
劉同學,學習成績一向十分優異,但是今年高考發揮有些失常,自己估分在470分左右,離自己的既定目標510分有很大差距。自己的理想學校本來是復旦大學,但是現在看來有些不太可能了。因此打算出國留學,但同時又不想放棄國內的高校錄取,想等分數線下來,國內和國外同時做比較之后再做選擇。同時劉同學表示,自己的身邊還有一些同學連高考都沒有參加,因為在這之前已經被心儀的國外大學錄取。
-學校說法
留守還是出國也是“個性化”選擇
高考棄考:不提倡不反對
上外附中黨委書記邢三多表示學校每年都會有幾十名學生放棄高考,申請海外名校。這些學生往往自身條件較好,學習成績優異,各方面綜合素質優良,并且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對未來有清晰的發展規劃,包括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因此能得到海外名校的青睞。對于這種現象,學校的態度是“不提倡”、“不反對”。
放棄錄取:需慎重考慮
向明中學副校長周孝放認為,像劉同學這樣的情況,如果能被國內“一本”高校錄取的話,最好還是選擇國內“一本”,因為畢竟,留學海外的費用是很高昂的,同時國外高校很少會提供獎學金給本科學生。同時,放棄國內高校錄取選擇出國留學行為,打亂了高校的招生計劃,浪費了一個名額,對于其他沒有被錄取的同學很不公平。但是也有人認為學生的這種行為是無可厚非的,現在的選擇就應是多元化的、雙向的,反倒是高校應考慮在錄取機制上進行改革,一旦確認學生不再到學校進行報到時,就應該向其他學生伸出橄欖枝,這樣才能保證名額不被浪費。
出國留學:并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
出國留學在社會上已蔚然成風,然而其中很多學生和家長是盲目跟風的,有些人是出于攀比的心理,覺得別人家孩子已經出去了,如果自家的孩子不出去,面子上掛不住。
事實上,留學是一件大事,對于學生有較高要求。復旦附中黨委書記王德耀認為家長在送孩子出去之前一定要理性分析孩子的情況。如果學生自身素質較高,并且自己有這方面的要求,送孩子出去讀書,對孩子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如果孩子在正式留學之前有一段在海外游學的經歷或者作為交換生被交換到國外學習的經歷就更好了,因為通過這種經歷,學生已經對國外的文化和教育情況有了大體的了解,出去之后就能很快適應。
但是如果孩子本身不太成熟,缺乏一定的判斷和獨立自理能力,并且不是很有責任心,那么家長就一定要慎重考慮了。孩子畢竟年齡尚小,如果缺乏判斷能力家長又不在身邊,很容易學壞,反而達不到成才的目的。
[1][2]下一頁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