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性文化節熱身活動,昨晚7時由省市計生部門主辦的“大學生論壇”在大學城廣州美術學院開講。省計劃生育協會秘書長董玉整教授開展了“如何正確看待婚前性行為”的專題講座,吸引了中大等十所高校共八百師生前來捧場。
董玉整表示,他對大學生婚前性行為“不支持、不鼓勵、不反對”。高校新生對這次講座很感興趣,這是由于中學沒有普及性知識,而父母通常也回避這一話題。
專家表態:
不支持不鼓勵不反對
董玉整幽默輕松的演講使全場氣氛活躍起來;近兩小時的演講中,全場響起了20多次掌聲,氣氛熱烈。圍繞婚前性行為這一話題,董玉整向全場表示:“對于婚前性行為,不要緊張,而應理性對待。我的態度是第一不支持,第二不鼓勵,第三不反對。”
演講的高潮之一,是董玉整向新生發出“大學城共同拒絕墮胎”的呼吁,全場響起了持續10秒的熱烈掌聲,表示認同。董玉整指出:“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墮胎少女半年內的自殺比例是沒有墮胎少女的10倍。墮胎少女患乳腺癌等疾病的風險增加很多,死亡的風險更多,墮胎婦女在墮胎一年內死亡的比例是懷孕正常婦女的3倍。所以,要發生婚前性行為就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
“非婚同居”是大學生關心的話題,董玉整強調大學生要嚴肅對待非婚同居,“要對自己負責,對自己愛的人負責,對愛自己的人負責”,這樣“愛情本色才能顯現,大學生活才會成為一輩子都值得回憶的美好時刻。”
在演講中董玉整多處穿插提問環節。其中董玉整向全場發問:“你們對婚前性行為態度是怎樣?是選擇‘反對’、‘有條件同意’、‘無條件同意’還是‘雙重標準’?”現場有六七成大學生舉手選擇“有條件同意婚前性行為”。
學生反問:
您有婚前性行為?
互動環節上,一位廣工男生向董玉整發起“進攻”:“請問教授您是不是有婚前性行為?”全場一片嘩然。董玉整立即還擊:“我是1979年上大學的,我們生活的年代和現在的大不一樣。當時既不允許,也不肯定,更不會支持。所以可以回答你:No。” 一名廣工女生窮追猛打:“假如您是現代大學生,您會選擇婚前性行為嗎?”董玉整笑著回應:“就算我回到你們的年齡,也不能保證心理和你們相同。以我的價值觀判斷,還是‘不支持、不鼓勵、不反對’。”
廣大女生向董玉整提出自己的疑惑:“目前社會主流是走‘愛情—性—婚姻’道路,但如果選擇‘愛情—婚姻—性’模式,婚后性生活不順怎么辦?”董玉整馬上幫大家理順思路:“這有幾種可能。一是不懂得性科學,那就要通過學習掌握科學的方法;二是有可能有性疾病,就要馬上去看醫生,恢復健康狀態。”
最后一廣美女生提問:“雙性戀傾向的人首次選擇和同性交往并且發生性行為,以后是否就會定性?”董玉整回答:“性傾向最好到專業醫院進行性取向判斷。”
新生認知:
普遍認知不深
盡管“如何正確看待婚前性行為”這一話題顯得老生常談,但記者訪問十多位各高校的大一新生,他們都表示對講座充滿期待,這是由于中學沒有普及性知識,而且父母一般也回避這一話題。
廣州大學大一女生小金是學校的“健康青春使者”,她是帶著問題來聽講座的,她說:“我很想了解‘不提倡婚前性行為’和‘禁欲主義’之間有什么區別?”小金表示:“以前我認為只要雙方負責任,婚前性行為是正常的,但后來想法有點改變,因為婚前性行為對女生生理和心理傷害還是蠻大的。”而來自華工大一男生小楊也表示:“這個講座女生更應該來聽,因為婚前性行為對女生傷害更大。”更多信息請查詢出國留學網:http://www.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