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名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 University of Bristol 所在位置:英國,布里斯托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876年學歷: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23000人院校地址:9910
為中國留學生提供海外時事新聞:《巧讀國際高中,“曲線留學”效率更高》10月20日羊城晚報報道。有些家長早早送孩子出國留學,卻發現孩子不但學習沒跟上,反而落下一身壞習慣;而優聯教育華師大國際預科中心的做法是讓學生先在國內學習適應兩三年,結果是學生不但躋身世界一流大學,還在各方面表現出眾。這其中奧妙何在?
名人留學平均23.8歲
小張天資聰穎,13歲那年去美國留學。可是,在美國無父母老師的督促和監管,小張逐漸放松學習,并染上諸多陋習:抽煙、打游戲……整日沉迷其中。3年后,美國監護人給其父母打電話,稱:“再不領回去,小孩就廢了。”父母不得已將小張領回國內。可是,16歲正是讀高中的年紀,小張卻連初中基礎都沒有,既不能回頭讀初中,卻又接不上高中課程。談起那段留美的經歷,小張表示:“別人都認為美國是天堂,而我的心情卻完全不同。我覺得自己像個流浪兒,無可奈何地接受必須遠離親人朋友的事實。”他稱,自己最大的辛酸是精神上的孤寂,這并非錢能解決,于是學會了抽煙,迷上了游戲,再也無心于學業。“實際上,像我們這樣沒有父母在身邊管教的孩子,要想學壞是很容易的。”
出國留學的時間太早,是上述悲劇的一大原因。留學的最佳年齡歷來眾說紛紜,出于商業化考慮,市場鼓動宣傳機器勁吹“低齡化”之風,將未成年的孩子拉入漂洋過海的留學隊伍中。雖然他們提供所謂的“保姆式服務”幫助遇到困難的學生,然而有限的人手面對大批的學生始終是掛一漏萬,絕大部分的時間必須由小留學生們獨自渡過。
優聯教育華師大國際預科中心李老師研究發現,過去百年中國的名人留學,并不是越早越好、爭取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相反,大部分名人在20-25歲之間才開始留學。例如,朱執信留學的年齡是19歲,竺可楨20歲,茅以升和魯迅都是21歲,郭沫若22歲。統計表明,上世紀在數理化、生物、氣象、經濟學、社會學和語言學等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歸國留學生,留學的平均年齡是23.8歲,他們出去念大學或更高層次的學府。
所以,如果說留學是個系統工程,出去的時機就需慎重考慮:如果太晚,智力和適應海外生活的能力已錯過最佳時期;如果太早,生活難以自理,學壞的風險很大。名人名家的留學經驗表明,18-25歲是最佳留學時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適合出去讀大學。
國際高中幫孩子緩沖
出去讀大學前,如果在國內有個緩沖期,這個時期完全模仿國外的教學和生活環境,則孩子到異國后,不至于有“魚脫于淵”的唐突之感。換句話說,16歲的孩子念完初中后,可先讀國際高中。國際高中所開設的課程基本迎合了留學的需要,其數理化和人文學科全部由英文授課。由于是在國內上學,孩子離父母和親友不遠,其心理和精神上也算有個緩沖期。
優聯教育華師大國際預科中心每年招收數以百千計的國際高中學生,每年都有不少學生入讀世界一流名校。去年培養的學生中,有9位考入牛津、劍橋等頂尖大學。中心負責人李老師常細致入微地觀察學生。她稱,前年入學的學生普遍活躍,去年入學者善于埋頭苦讀……對活躍的學生,“優聯教育”注重讓其貼近書本;對內向的學生,則注重激發其社會活動潛能。“在國外上大學,既要讀好書,又要培養社交才能。”李老師稱,各種素質集于一身才有望成才,從“優聯教育華師大國際預科中心”走出去的學生,到國外院校后紛紛出任學生干部,不但書讀得好,社交才能也出類拔萃。
留學之前上國際高中,這好像走了迂回之路。可是,不上國際高中、僅憑高考成績申請海外大學,效果常不理想。“海外大學要求SAT或雅思成績,如果不經過特別培養而完全用英文答題,一般高中生無法應對。偶爾有高考生考上哈佛的特例,但大多數學生的效果并不理想。”該中心曾有學生嘗試僅憑高考成績申請學校,最好的結果是排在英國前10以外的布里斯托大學,而按“優聯教育華師大國際預科中心”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則頻頻考上牛津或劍橋。“中國有句古話,‘知迂直之計者勝’。讀國際高中看似迂回,卻是達到目的的最佳途徑。”在11月5日羊晚舉辦的教育規劃公益講座中,優聯教育的專家也會到場分享他們的經驗與體會。與大家一同探討怎樣制定成功的教育規劃。記者 黃亮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