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學術機構發布的《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1》日前正式出爐。該年度報告指出,目前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的國際流動呈現出國渠道多層次、大批量、高水平的發展態勢。
這份由中國科學院交叉科學中心唐山科學發展研究院發布的報告稱,我國科技人力資源國際流動主要有三個特點:流出人數持續增長,但人員流失現象嚴重;主要“流出”目的地呈現多向流動;來華留學生人數持續增長,但科技人力資源比例較低。
持續30多年的出國留學熱,使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頭號科技人才資源輸出大國,出國留學人數長期位居世界前列。據統計,1978年以來,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年均增長率為22.1%,其中80年代為3%,90年代為29.7%。
從20世紀初至2002年以前,中國出國留學人員共有45.5萬人,學成回國留學人員13.21萬人,流失人員32.29萬人,所占比重高達70.97%。
2002年到200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共計116.26萬人,其中回國留學生36.17萬人,流失人員比重高達68.89%,居世界各國前列。
報告指出,隨著各國政府吸納海外人才政策力度的加強,中國科技人才資源跨國流動的目的國從開放之初的美國、日本等少數國家,逐漸發展為向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多向流動,其中流向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的人數增長很快。
據《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1》預測,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增強,國家間、地區間的合作與交流日趨頻繁,科技人力資源跨國流動的速率和規模仍將進一步加大,或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該報告認為,作為發展中國家,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中國仍將扮演科技人力資源輸出大國的角色。
數據顯示,世界各國來華留學生數量逐年增長,這反映出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吸引力的提升,為科技人力資源的流入奠定了基礎。
教育部留學生服務中心統計,2007年分布在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44所高等學校來華留學生已達19.55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18.5萬人。
報告同時分析,來華留學生中,多數以短期學習為主,而且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文學和藝術方面,能夠計入科技人力資源的人數偏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