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年輕學子,也有許多人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較高的國際化素質等特點,他們正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所緊缺的人才。
支持政策陸續出臺
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一系列面向高層次人才的計劃和支持政策陸續實施。199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推出中青年人才項目基金的試點,以培養優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998年,教育部啟動了面向中青年學者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同年,國家正式批準中國科學院實施知識創新試點工程。通過上述一系列政策的陸續實施,我國高層次青年人才匱乏的局面開始得以扭轉。
各地也相繼出臺海外引才措施,加大對優秀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度,對高層次人才的重視高于任何一個時期。如湖北省對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的年輕俊杰給予較高的科研經費補助;上海市采取了依托重大項目、關鍵崗位吸引海外人才的方式;而大連海外學子創業園一直以來秉持“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孵化理念,已成為目前全國發展最快的留創園。
年輕學子大有可為
在上述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支持下,全國各地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海歸。他們學成之后毅然回國,成為了各自行業中的佼佼者。
朱亮,2005年獲得德國烏爾姆(Ulm)大學先進納米材料碩士學位,2007年初進入瑞士蘇黎世聯邦工學院(ETHZürich)分析化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他以四川省江油市作為創業之地,于2010年開始籌辦詩鄉田園生態農業社區和江油詩鄉田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項目正在穩步實施當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