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民辦高校都在大張旗鼓地展開招生工作,此時43所民辦高校聯名承諾堅持誠信招生,這本身便是對學校最好的宣傳。筆者認為,在生源有限的不利局面下,民辦高校如想取得長久的效益與發展,不但要積極招攬生源,更要想辦法把生源留住。而要做到這點,還是要把誠信作為立校之本,踐行誠信辦學的諾言。
誠信是立校之本,招生宣傳時,民辦高校務必要堅守住誠信的底線。在這次誠信招生簽約儀式上,“內涵發展”仍然是各民辦高校強調的主題。北京民辦高等教育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大浪淘沙,最終還有幾十所民辦高校生存下來并闖出一定名氣,靠著各自的辦學特色走上了持續發展的軌道。其中有些學校以英語專業培養見長,有些學校則專精于計算機人才的培養,有些學校狠抓教學管理,讓在校生自考通過率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還有些學校“背靠企業辦專業”,靠著打通在校生就業出路盤活生源。但是,所有民辦高校的辦學特色形成無一不是以誠信辦學的理念為根基,內涵發展的辦學之路無一不是以規范自律的辦學態度為核心,否則宣傳中所有的“內涵”、“特色”都成了謊言和欺騙。開拓獨特的辦學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生源,堅持誠信辦學的諾言,才能留住既有的生源,獲得穩定的效益,為學校內涵發展的道路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誠信是立校之本,失去了誠信辦學的根基,再好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都不能維系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再有特色的辦學內涵也都不過是曇花一現。曾幾何時,某些民辦校的招生廣告中還有“自考通過率百分之百”,“畢業即就業”等夸大宣傳的字眼。而采取這些欺騙性宣傳的學校生源流失率一直維持在很高的水平,因為發現受騙的考生不但會用嘴投票,更會用腳投票。這樣的民辦學校不但難以維持長久的經濟效益,更失去了良好的社會口碑和信譽,被市場淘汰也就為時不遠。生源是民辦校發展最為寶貴的財富,不但因為他們是學校發展的資金來源,更是所有獎牌獎杯都代替不了的聲譽來源。失去了在校生的信任,也就失去了生源,進一步失去聲譽,更失去未來的發展空間。對于民辦高校而言,生源的穩定是事關存亡的問題。唯有誠信辦學,取信于考生,才能留住生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