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網訊 2009年以來,我國高校專業碩士不斷擴招。與學術碩士不同,專業碩士以應用和實踐技能培養為主要目的。在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讀研究生的李漢白告訴記者,在職業教育發達的德國,研究生只有學術型。德國研究生教育是寬進嚴出的典型代表,經常有人讀了一半就退學了。
中國青年報:在德國考研難嗎?
李漢白:與國內不一樣,德國研究生沒有統一的入學考試,但很多專業研究生也有人數限制。在德國,本科生畢業以后有個類似GPA (一種國際通行的學生學習成績評估體系——編者注)的評分。報考一個專業的學生,會被按照這個評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列,擇優錄取。
德國研究生教育是寬進嚴出的代表,經常有人讀了一半就退學了。我學的專業入學時大概有130人,第一個學期后就走了二三十個。德國大學里,每一門課基本都會給學生幾次通過考試的機會。假如學生用光了這幾次考試機會,還是沒通過這門課,就是掛掉了,那么他在德國境內的所有學校都不能再選這個專業了。這是非常殘酷的。很多人讀了很多年,馬上就要畢業了,因為一門課程卡住,就不得不放棄,轉去學別的專業。
中國青年報:在德國,研究生一般讀幾年?
李漢白:德國以前的教育制度跟其他歐美國家不太一樣,沒有本科和碩士的分別。本科和碩士是連在一起的,一般要讀6、7年。后來,為了能夠跟歐洲其他國家接軌,德國才把這6、7年的學制拆成兩部分,都讀下來大概要5年。
雖然現在都按最新學制執行,但是在企業看來,以前的學制培養出的研究生學歷含金量會更高一些,因為讀的時間比較長。而且,在德國人看來,如果一個人只讀到本科畢業,相當于大學學業沒有完成,找工作很難,或者只能找到待遇比較差的工作。
中國青年報:你感覺德國研究生教育質量怎么樣?
李漢白:與英美的學校相比,德國學校沒那么大名氣,也比較低調。但論實力來說,德國最有名的幾個工科學校和綜合性學校的實力都不差,要不然德國也不可能出那么多科學家和工程師。我也曾在國內大學讀過一年,感覺德國高校教學比國內嚴謹很多。
在德國,一個人有比較杰出的成就,才會被大學聘請去當教授。所以在德國高校,教授權力也很大。用什么樣的教材、講什么樣的內容,具體課程怎么安排,完全是教授說了算,學校不予規定。
中國青年報:德國有類似我們的專業碩士的學位嗎?
李漢白:沒有,考普通大學就意味著接受學術教育。但是德國職業教育很發達,它是一個獨立的教育體系,從高中開始就和學術教育分開了。走職業發展道路的學生讀實科中學,以后可以去考應用科技大學。普通高中畢業的學生和綜合大學學生也能轉到應用型大學,相反則不太容易。
德國職業學校畢業生與國內不一樣,不是只有廚師、司機之類。德國的職業教育覆蓋各行各業。職業教學往往是由企業來推動的,職業教育的學生一開始就和企業有接觸。因此,德國的職業教育能培養出很多十分搶手的高級技術工人,他們是支撐企業的人才。
在德國想上大學的年輕人的比例可能比中國要低很多,因為除了大學以外,他們的人生還有很多選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