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近日舉行了第二屆大學社會責任高峰論壇。會上,來自十五家國際著名大學的學者熱烈發言,分享他們各自在推行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經驗、探討大學社會責任對社會以至全球持續發展的影響。理大希望通過舉行論壇建立有效的平臺連系及促進來自全球各地的著名高等學府就大學社會責任方面的協作,拓展對大學社會責任未來發展的視野。
應邀出席的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應用及社會戲劇教授兼社會責任協理副校長詹姆斯。湯臣教授在會上分享了“推行大學社會責任的策略及模式”。據他介紹,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非常重視在社會責任,并已經推行了很多年。而在大學的2020策略中,社會責任更是三大目標之一,旨在通過大學的專業和知識,和培育具有社會領導能力及責任感的畢業生,以幫助地方、國家和國際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并找到解決21世紀重大挑戰的方案。社會責任核心包括有對社會有幫助的研究項目、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畢業生、與社區互動、有責任感的過程、可持續環境等5個方面,重點是在每一個活動中都包含社會責任的元素。
“除了在學術上推行社會責任,我們在當地也身體力行實踐社會責任,服務社會。”湯臣教授表示。曼徹斯特大學所處的地區并不是很富裕,就業率較低,所以組織了“工作 The Works”項目幫助當地居民重返職場,例如輔導他們如何撰寫簡歷,提高面試技巧,或增強工作技能等。通過這個項目,很多當地居民可以返回職場,其中有一部分人更是爭取到大學的工作。
此外,大學周邊的小學、中學的學校管治水平并不理想。這些學校不像在較富裕的區域,通常都有很多家長自愿參加校董會并參與學校的管治。曼徹斯特大學作為這個社區的一份子,舉辦了“學校管治者計劃 School Governors Initiative”,組織大學的教員和職員參與這些學校的校董會,并開辦相關的學校管治課程供教職員學習,幫助他們管治這些學校。其實,講到曼徹斯特,大家都會想到曼城和曼聯兩個世界著名的足球俱樂部。湯臣教授表示這2個足球俱樂部的成立其實也是社會責任項目,主要是希望幫助當地的青少年可以有健康和正面的課外活動。
據了解,湯臣教授曾任剛果民主共和國以至斯里蘭卡等國家研究并開發藝術項目,并曾撰寫眾多書籍及文章,探討戲劇、沖突以至廣泛的藝術課題。他亦擔任《戰地之上》總監,《戰地之上》乃一項榮獲獎項的研究項目,與全球各地身處沖突地帶的藝術家合作,目標是通過藝術幫助處于戰地、貧窮或災難地方的人,獲得正能量,以熬過這些痛苦的日子。
湯臣教授提到,曼徹斯特大學有三萬八千名學生,其中有一萬名來自中國,所以曼徹斯特大學也很重視與中國的合作,例如大學的人道主義和沖突應對研究所和國際應急醫學等目前在四川開展與實施防災與災害管理項目。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