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未成年小留學生增加,海外代理監護業興起,孕育出一個職場新角色——“代理媽媽”。他們自言,在中國家長保姆式的教育理念下,要勝任“代理媽媽”角色,應對孩子的各類需求,堪比“超級救火隊員”。但,細觀這個新興行業,聞著噴香蛋糕味而來的從業者越來越多,工作“水分”跟著變大,以至于,十幾歲少年的海外生活可能落入“失控”狀態。
11月13日,韓國2015年度高考舉行。韓國高考的緊張程度不亞于中國,“全民讓路”、“家長燒香”的盛況年年上演。高壓之下,不少韓國學生開始提前制定留學計劃。過去半個世紀,韓國的小留學生爆發式增長,連斐濟這樣的太平洋島國據報道目前也有1000多名韓國學生在讀,其中包括400多名未成年的小留學生。有人為此戲言,“現在只要是說英語的地方,就有韓國人的存在”。
同處亞洲國家,中國小留學生的留洋路徑似乎并無二致——從高中到初中,到如今小學就出國,年齡越來越小,目的國以說英語國家為主。對這群未成年少年來說,要面對的不只是語言這道門檻,大到文化差異、教學模式,小到如何跟宿舍舍監打交道,如何適應學校食堂的飯菜口味……為此,他們中的不少人會在夜深人靜時想到給一個人打電話——“代理媽媽”。
“小留學生”瘋漲催生華人新營生
根據歐美等國的要求,未成年人不和父母一起生活,就要在當地指定一名監護人。因為這條簽證時的“硬指標”,催生了一個職業:“代理監護人”。
英國半學期假剛結束,夏丹又投入異常忙碌的工作狀態——她的“孩子們”結束了假期游玩、考察,正搭乘不同的航班、火車回到英國的各大城市,倫敦、曼徹斯特、利茲、考文垂……
“孩子安全回到學校。”凌晨兩三點,經英國接機的同事確認,夏丹給家長發去報平安的短信。
夏丹的職業名叫“代理媽媽”,更專業的稱呼叫“代理監護人”。隨著我國低齡留學潮興起,意外捧紅了這個特殊的行業。
11月9日,周日,金吉列海外名校展上海站,新西蘭駐滬領館的教育人員剛做完新西蘭教育體系介紹,一群家長把演講者堵住,“孩子小學四年級可以去新西蘭讀書么?”“小學生過去簽證有沒有問題?”……“現在出國留學已經從小學開始啦?我們真是落伍了。”有家長一臉不解地離開。
同一天,本是休息日,姜茹燕出現在上海的辦公室,陪著一個孩子做試卷。這是一份英國小學的入學考試試卷,女孩準備去英國留學。
近年來,由于“小留學生”增多,質量較好的英國中小學也會推出自己的入學考試,以測試學生是否達到語言或學術水平要求。“英國學校不只考慮賺學費,他們也不希望招進來的國際學生拖累全班進度,這將是課堂的災難。”姜茹燕是啟德教育集團英國教育顧問負責人,在她經手的案例中,低齡留學生每年上漲10%左右。他們集中在15、16歲的初中階段,偶爾也有小學就出去留學的。
“與以前認為學習不好的才去留學的觀念不同,現在出國的小留學生不乏上海‘四大名校’的、雅思考到7.5分的優等生。”姜茹燕稱,出國留學的主流人群依然是本科與研究生階段,但小留學生的增長趨勢不容小覷。
據美國國土安全局統計,2005至2006學年,僅65名中國中學生持因私護照到美國念書,而到了2012至2013學年,美國私立高中已有23795名中國學生,七年間,增加了366倍。
在英國,私立寄宿中學教育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根據英國私立學校委員會的調查數據,2010年,英國私立中學10030名海外學生中,1/3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
國內留學行業內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每年40萬的留學大軍里,44%是申請研究生的,40%是申請本科生的,16%是申請讀高中的。在10年前,申請到國外讀高中的人數比例還不到10%。
根據歐美等國的要求,未成年人不和父母一起生活,就要在當地指定一名監護人。因為這條簽證時的“硬指標”,催生了一個職業:“代理監護人”。
起初,這個角色由白人充當,但久而久之,中國的“小留學生”認為華人更有親近感,海外華裔開始涌入這個行業。因從業者多為女性,得名“代理媽媽”。
“不僅要出得廳堂,還要下得廚房”
在英國私立中學,家長會是一個很重要的社交場合,代理監護人不僅需要穿著得體,言語表達得當,還得把握和學科老師單獨會談的機會。
“孩子在國外遇到的問題五花八門。”姜茹燕記得有個孩子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時沒看見中國的小旗子,感覺被歧視了,跟家長哭訴。家長無奈求助留學中介,姜茹燕只好通過“越洋電話”跟學校交涉“國旗事件”,同時希望學校給這個孩子更多關注。
這些年,因為“代理媽媽”這個行業繁榮起來,姜茹燕的大量“善后工作”移交給了這群海外監護人。
幾年前,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了一則新聞:克里斯蒂娜·薛希望成為一名建筑師,但她的中國母親并不認同女兒的夢想,她希望自己唯一的孩子選擇更穩定的職業,比如會計師,或進入銀行工作。薛一直寄希望于某個人能說服她的父母接受建筑師的職業,那個人就是她的代理監護人——奧費利婭·科利。
結果,科利真的幫助這個年輕人在英國教育系統里找到了方向。她不僅將學校的報告翻譯出來給薛的父母看,還幫助薛承受身處異鄉的孤獨與寂寞。薛成功入讀約克郡偏僻鄉村的瑪格麗特女王大學,修讀建筑學。
在英美教育界有這樣的說法:一個好的代理監護人,也是“人生導師”。在夏丹眼里,這一切的前提是,得對細節事務有十足的工作熱情。
夏丹是英國留學生監護中心中國辦公室的負責人。這家注冊在英國的專業監護人公司成立于2006年,專門從事給國際學生提供代理監護人。2010年,這家公司在廣州設立代表處,用夏丹的話說,“中國留學生增多后,如何與中國家長保持有效溝通是代理監護能否稱職開展的重要環節。”
中國家長的要求會有多繁瑣?從選擇寄宿家庭就可窺見一斑。英國的代理監護人公司會幫助安排寄宿家庭,結果就遇到家長五花八門的要求:必須是藝術家,但不能有寵物;必須得60歲以上的退休老師、受過高等教育、夫妻健在,但不能有小孩……
經歷近10年發展,“代理媽媽”已發展成為高效的“麻煩解決者”:她們可能需要同時監護20-40個孩子,孩子會隨時隨地打電話來說生病了,或沒錢了,手機被偷了;或在午夜時分電話“代理媽媽”,網絡突然斷了,沒法完成作業,要求后者立刻與舍監聯系恢復他的宿舍網絡。
“這意味著你得手機24小時開機,當了代理監護人,就沒有休息天。”夏丹的公司運作與一般監護人公司略有不同:監護老師分工管理,而不是按人數,有的專門與學校聯系,有的負責學生的成績報告的翻譯,有的安排學生的假期寄宿家庭,有的與家長溝通與聯系及信息反饋,還有專門與學生聯系的。
作為“代理媽媽”,真媽媽要做的,這群代理監護人也要做,要照顧生活起居,當他們失落時,找各種方法給以鼓勵;當他們成績不好時,四處找補習老師。用“代理媽媽”的話說,就是得“下得了廚房,出得了廳堂”。
“對留學生來說,學習是頭等大事。因此代理監護人和學校的交涉很重要。在英國私立中學,家長會是一個很重要的社交場合,代理監護人不僅需要穿著得體,言語表達得當,還得把握和學科老師單獨會談的機會。在這僅有的時間,你需要提前了解有哪些學科老師會出席,孩子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家長這里又有什么樣的訴求希望傳遞給學校。”夏丹說。
在業內看來,“代理媽媽”很多時候像是夾在學校、學生、家長之間的“夾心人”。他們不僅要擔任用十幾歲少年的精神與生活的支持者,還得用西式方法教育學生的父母,告訴他們需要采取新觀念。
行業收費不菲,從業者良莠不齊
孩子出國一年多,不少中國家長因語言等各方面因素,與監護人聯系很少,遇到不負責任的私人監護人,甚至“失聯”。
作為工作回報,“代理媽媽”的收入不低。在英國,專業代理監護人的收費大概是一個學生一年1500英鎊左右。
因市場細分,監護人公司還會推出各種套餐,比如有公司推出“貼心監護人”、“黃金監護人”、“鉆石監護人”。其中,“貼心監護人”指18歲以上的學生,每學年400英鎊,提供24小時緊急協助;對18歲以下的未成年學生,收費在1500-2000英鎊。服務涉及個性化安排寄宿家庭、定期訪問寄宿家庭、評估監護標準、安排機場接機、所有假期交通安排、協助留學生聯系醫療部門;設立英國主要大銀行開戶、居住地警局注冊;監測學生成績、出席家長會、留學生家長探親簽證咨詢、英國大學入學申請指導、安排協助大學面試、個性化推薦英國院校等。
代理監護的每一項細節服務可謂明碼標價,而“24小時緊急協助”是每一種套餐的基本配置。
“說實在的,我們的收費在行業內也不算便宜。但這個市場確實有點亂,家長獲取監護人公司信息的渠道還比較少,比較盲目。”夏丹稱,這些年接到過不少“疑難雜癥”——已經留學在外的學生,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焦頭爛額的家長跑來尋求幫助。這些孩子往往涉及多次更換監護人。
記者調查發現,這與歐美國家監護人分類有關。以英國為例,英國監護人分兩種:一種是專業監護人,在英國有專門注冊,比較正規;還有一種是“跑單幫”的個體戶,沒有注冊,收費不貴,一個學生收幾百鎊。一旦出了問題,很難追究。
在美國,因為中國的小留學生增多,個體戶監護人也不少,它甚至成為不少當地華人家庭的新財源。眼下,隨便翻開一張洛杉磯地區的華文報章,這樣的小廣告隨處可見:“好學區,環境優,房間寬敞明亮,負責接送,愛心膳食,可輔導作業,歡迎小留學生寄宿”。美國各州法律不同,一般一個居住單元最多不可超過3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或個人。“代理媽媽”的平均月入1000美元。
但幾年前,美國《僑報》就撰文提醒華人:當小留學生的監護人,責任重大。例如,孩子生病、學業不好、不喜歡上課等,這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而如果碰到孩子吸毒、懷孕、交到損友、參與幫派或患上憂郁癥等,監護人要承擔的風險可不是一點點。“華裔朋友如果想充當監護人的話,最好先將責任想清楚,先將困難想清楚。”
“另外,美國的代理監護人公司往往會購買大量保險,包括學生意外傷害保險、醫療保險等,而私人監護人沒有這么多投入,遇到孩子出了問題就比較麻煩。”美中教育聯合會秘書克萊爾·李說。
在夏丹這里,學生來自新加坡、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孩子最小的9歲,更多的孩子是十多歲的青少年。“每年我們的業務增長大于10%,但咨詢的人超過30%。”看著行業日益興盛,夏丹亦十分憂心。
“這樣年紀的學生有乖巧懂事的,也有比較叛逆的。”夏丹曾接到這樣一個案例:孩子每個月跟家長視頻通話,有時的背景是在圖書館,有時是在宿舍,室友甚至還跑來跟家長打招呼。但一個學期后,家長接到英國學校的退學通知,家長被告知:孩子已經缺勤整個學期。
“為防止‘假留學’,英國海關與出入境部門對留學生的出勤記錄抓得很嚴,這導致校方也對這條視作紅線,孩子一旦缺勤,第一次會予以口頭警告,第二次書面警告,第三次就是退學。為什么之前家長完全不知情?這就是監護人沒有盡職導致的。”夏丹記得,這個孩子最終被迫回國,他的這條“灰色記錄”也讓此后重新申請英國學校變得艱難。
業內分析,英國代理監護人良莠不齊的原因與英國法律規定相關,英國規定25歲以上、取得英國永久居留權的人,就可以做國際學生的監護人。這個寬松的條件讓很多人將“代理媽媽”作為創收的兼職。在美國,規定亦類似。結果,孩子出國一年多,不少中國家長因語言等各方面因素,與監護人聯系很少,遇到不負責任的私人監護人,甚至“失聯”。
目前,國內對“代理監護人”的認識還比較淡漠,存在許多不相信感。“英國留學生監護服務中心”的網站顯示,監護人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大致有幾個:幾歲以下的孩子需要監護人;如果委托了監護公司服務,具體由誰來照顧子女;如果子女發生意外事件,需要進行醫院緊急治療,誰來做此決定;因為大多數公司是海外華人開辦,如果對服務有投訴或爭議,應該用什么途徑發表意見或獲取賠償。
正所謂兒行千里母擔憂,現在看來,無法陪讀的正牌媽媽要給孩子在海外找個“代理媽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美國廣播公司制作的育兒真人秀《超級保姆》(《SuperNanny》)紅遍歐美,在海外的中國“代理媽媽”看來,這檔節目讓他們有惺惺相惜之感。與中國的未成年留學生接觸時,他們何嘗不是一群“超級保姆”:可能同時需要監護20-40個孩子,真媽媽要做的,他們必須要做,要照顧生活起居;當孩子失落時,找各種方法給以鼓勵;當他們成績不好時,四處找補習老師;當學校召開家長會,他們必須穿著得當,并抓住機會和老師交流孩子的學業表現……用“代理媽媽”的話說,就是得“下得了廚房,出得了廳堂”。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