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學生來說,決定校園生活質量的一個關鍵,就是“遇見什么樣的室友”。浙江大學不久前通過網絡向新生采集“生活習慣”,把習慣相近的同學安排住一起,被網友熱贊“人性化”。
其實,浙江大學的這一做法,在美國高校早已普遍。美國高校讓新生入學前自行“網絡配對”,選擇與自己投緣的室友,減少麻煩。(去美國留學www.indexedu.net)
想當室友,先當網友
羅伯特·卡斯泰盧奇多年前在佛羅里達大學負責分配宿舍。他在學生報到前發給他們關于生活習慣的調查問卷,根據學生答案分配宿舍,如避免讓吸煙者和非吸煙者同處一室,把早睡族和夜貓子分開。
“臉譜”等社交網站興起后,平均每天都有三五十個新生要求卡斯泰盧奇把自己與社交網站好友分配到同一個宿舍。受此啟發,卡斯泰盧奇與朋友于2009年3月推出了“臉譜”應用“宿舍協調”。
結合學生注冊“臉譜”時填寫的個人信息和一份針對其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的調查問卷答案,該應用為每個學生用戶篩選出數名最可能與之投緣的室友人選。
迄今為止,已有50多家高校與“宿舍協調”合作,10萬多名學生通過“宿舍協調”選擇室友。另一家類似網站“宿舍沖浪”2010年2月創立后,一年內就吸引8萬多人注冊。一份非官方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2年,大約70%的美國高校允許新生自選室友。
像找對象一樣找室友
“它就像個婚戀網站,”紐約大學新生喬納森·塔拉里科這樣形容提供室友配對服務的網站。
以“宿舍協調”為例,學生打開應用,填寫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如是否愛熬夜,是否愛收拾屋子,是否會經常接待訪客,養不養寵物,愛玩什么游戲,喜歡什么樣的音樂等。
輸入從學校收到的登錄碼,學生可以看到其他申請本校宿舍學生的資料,覺得誰當室友更“靠譜”,就在臉譜上和對方聊聊。假如雙方彼此“看對眼”,就通知舍監。當然,也可以啥都不用填,直接勾選“服從學校分配”。
“宿舍協調”網站對學生免費,對合作大學收取一筆初始費用和年費。“宿舍沖浪”網站則按學生可以看到的信息量收取5美元或10美元。
達特茅斯學院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大一學生的成績和對課外活動的參與程度與他們和室友的關系是否融洽有關。對大學生來說,良好的室友關系是日后難忘的美好回憶,反之可能是一段不愿提起的往事。
學生現在很少要求換宿舍
新墨西哥州立大學舍監韋伯說,學校引進“宿舍協調”前,一半學生要求調換學校分配給他們的室友,而在使用“宿舍協調”的學生中,僅有10%會提出這種要求。韋伯說,讓學生自己選室友,他們會更用心維護與室友的關系,而不會埋怨別人給他們選的室友不好。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