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網訊 帝國理工和浙大的這一新合作將為英中兩國數據科學家提供一個全新合作機會,讓他們能夠在倫敦組成實驗小組,共同開展工作。
名為“大數據:健康居民,智能城市”的浙大-帝國理工大會將于2014年7月18-19日在杭州浙大校園舉辦,會上將會宣布帝國理工-浙大應用數據科學聯合實驗室的創立計劃。
該消息的發布正值李克強總理訪英后的一個月左右時間,李總理的此次訪英,加強并深化了中英兩國在貿易、科研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合作關系。
此次大會,來自帝國理工和浙大的科學、工程、醫藥及商學的國際專家將會匯聚一堂,共同探討數據科學的未來及其應用。
倫敦帝國理工大學校長基思·奧尼恩斯爵士(Sir Keith O’Nions)將會在大會上發表題為“全球化與21世紀的大學”的主題演講。他表示:
“兩大世界著名高等學府的聯手,利用各自優勢加強合作,在此次大會上,來自雙方數據科學方面的頂尖研究人才將會濟濟一堂,共同迸發創意,實現創新。
“在這個數據信息爆炸的世界,這樣類型的合作將會幫助學術機構把數據資產轉化為有用的知識與有價值的產品。數據科學家在新型藥物的開發,應對環境挑戰以及實現智能化城市等方面正在做出他們意義深遠的貢獻,我們期待和浙大深化合作,共同加快這一發展進程。”
浙江大學校長林建華教授表示:
“帝國理工-浙大應用數據科學聯合實驗室的創立預示著我們兩校關系自2013年5月正式聯手以來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和突破。
“數據科學向我們打開了新領域的大門,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在這個數據大爆發、數據傳播速度和種類都極速增長的世界,合作使得雙方可以互相借助各自的力量,做出更有深遠影響的發現。我相信本次大會不僅是一個分享經驗的良好機會,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為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研究如何使用大數據的創新理念。”
帝國理工數據科學研究院(浙大聯合實驗室所在地)院長郭毅可教授表示:
“當今世界,數據正在以一種不可估量的速度和體量涌現出來,理解并懂得如何應用他們將會帶來一場重大科學革新。
“我們的應用數據實驗室將會讓來自帝國理工和浙大兩所高校的研究人員有機會利用這一技術手段來解決重大科學課題。
“數據已經迅速成為來自科學與創新領域的不同學科、分枝以及國家的研究者的共同語言。
“實驗室的建立是對帝國理工數據科學研究院的強有力補充,讓大數據成為科學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浙大-帝國理工大數據會議的亮點:
·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校長基思•奧尼恩斯爵士將會發表題為“全球化與21世紀的大學”的主題演講
· 主管開發創新的副校長David Gann教授將會發表題為“倫敦2020:數據導向創新的新機遇”的主題演講
· 數據科學研究院院長郭毅可教授的“大數據,為了更好的科學”主題演講
· 浙大生物醫藥工程師鐘健暉教授關于大醫藥數據和影像的演講
· 浙大公共管理專家米紅教授關于人口統計變化和大數據在公共政策上的應用與影響的演講
· 浙大生命科學家Junling Jia教授關于生物大數據的演講
· 帝國理工神經科學家Paul Matthews教授題為“大挑戰即大機遇:新型科學改變未來健康衛生”的主題演講
· 帝國理工工程師Christopher Pain教授題為“城市空氣污染的詳盡模型”的主題演講
· 浙大統計學家Peng Zhang教授題為“有關基于分位方法的曲線下面積的推論”的主題演講
· 帝國理工視覺信息處理學教授Daniel Rueckert題為“醫學影像中的大數據-學習來自臨床的有用信息”的主題演講
· 神經科學講師Aldo Faisal博士題為“進入你的大腦-分析知覺動作的行為研究”
· 浙大計算機科學教授何曉飛題為“與平行向量場共同學習”的主題演講
· 浙大數學教授張振躍題為“大數據-非線性降維和稀疏恢復”的主題演講
· 浙大計算機科學教授Xi Li題為“城市公共安全的大視覺數據分析”的主題演講
· 來自浙大的控制工程學教授王一兵,水資源教授許月萍以及城規學教授陳秋曉題為“城市工程與建筑中的大數據”的主題演講
· 帝國理工微工程學教授Eric Yeatman題為“智能城市與環境的普適感知”的主題演講
· 帝國理工副研究員吳超博士題為“認知感知:從人類智能到傳感器智能”的主題演講
關于帝國理工-浙大應用數據科學實驗室
該實驗室的建立將會為來自兩校的專家學者提供在同一地點共事的機會,利用兩校在神經科學、生物工程以及氣象學上的共同優勢,運用大數據技術在這些領域開展合作。
啟動資金將有浙大出資,同時中國教育部也會提供支持,以此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博士學者們創造在帝國理工開展研究與工作的機會。
該實驗室將會成為雙方數據科學的發展重鎮,兩校也會積極向各自政府尋求額外研究經費的資助。
實驗室將會作為帝國理工數據科學研究院的一部分開展工作,該研究院則是帝國理工專門用來從事數據研究,并轉化解決方案來應對外部挑戰的重要學術機構。
關于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訪華代表團
繼李克強總理訪英之后,為了促進中英兩國在研究、創新、教育方面的合作,倫敦帝國理工大學校長也將帶隊訪問中國。
作為全球十大高等學府之一的帝國理工正在就Imperial West(學院位于西倫敦的新校區)與中國加強合作積極開展對話,該校區占地25公頃,耗資30億英鎊(約合320億人民幣),與倫敦的“科技城市”和“醫學城市”的可續發展概念緊密相連。
帝國理工校長基思•奧尼恩斯爵士,偕同學院眾多卓越學術代表,將同來自商界、大學以及研究機構的中國同仁親切會面,并就如何將高新學術成果產業化等話題進行商討,尋求合作機會。
Imperial West新校區將會成為全球學界及商界代表共同開展合作的一個國際性平臺,在這里,大家將會加深對自然世界的理解,解決重大工程問題,帶領數據科學的革新以及改善福利民生。
帝國理工是中國最大的英國研究類合作伙伴,與中國就產學研合作的關系由來已久,在包括納米技術、生物科學、信息數字科技、高新材料、環境科學以及商業創新等專業領域都具有良好合作關系。
目前,帝國理工在中國的合作伙伴既有像華為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這樣的大型企業,也有包括清華、浙大、上海交大、武漢大學、港大、北大以及中科院這樣的學術科研類機構。
2013-14年度,帝國理工共有2,011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14%),更有超過5,000名來自中國的校友網絡。
這次中國之行的行程將會覆蓋三座城市:香港(7月16-17日),杭州(7月18-19日)以及北京(7月21-22日),基思爵士以及他的同事們將會:
· 與浙江大學共同舉辦一個為期兩天的大數據會議
· 為帝國理工-浙大的數據科學實驗室揭幕,該項目將會吸引兩國最尖端的數據研究人員來到倫敦,共同開展合作。
· 帝國理工歷史上首次在中國舉辦畢業典禮,并在北京的英國駐華大使官邸為中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前衛生部長陳竺教授頒發榮譽博士學位。
· 與清華大學的學術代表會面,就醫療保健、大數據、商業創新等方面交換意見,尋求合作。
· 推介Imperial West項目,并在香港、杭州及北京舉辦最大型校友見面活動。
倫敦帝國理工大學校長,基思•奧尼恩斯爵士表示:
“中國正在迅速發展成為科技創新及商業應用上最重要的全球合作伙伴,任何對科學、工程、醫藥以及商業發展的未來抱有認真態度的機構都應該爭取中國的加入,對于能夠加強和中國的合作紐帶,在Imperial West新項目上展開合作,對此我們感到非常興奮。
“Imperial West新項目將會吸引中國以及其他國際合作伙伴與我們共事,創造全球規模的共同價值,這一創新社區概念的實現,將會使得英中兩國以及其他更多國家受益。”
基思爵士將會偕同以下各位重要學術代表(可供中國媒體采訪)共同訪問中國:
· David Gann教授(CBE:大英帝國司令勛章),主管開發創新的副校長,也是創新方面的專家,并擔任倫敦市長顧問
· Dermot Kelleher教授,主管衛生保健的副校長
· G. ‘Anand’ Anandalingam教授,帝國理工商學院院長
· 郭毅可教授,數據科學研究院院長
· Christopher Pain,地球科學與工程學教授
· Eric Yeatman,微工程學教授
· Paul Matthews,臨床神經科學教授
· Aldo Faisal博士,神經科學講師
· 吳超博士,數據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 Daniel Rueckert,視覺信息處理學教授
關于Imperial West的媒體信息包,可前往以下地址下載:https://workspace.imperial.ac.uk/college/Public/ImperialWestForChina.pdf
關于代表團成員個人簡介,可前往以下地址下載:https://workspace.imperial.ac.uk/college/Public/BiogsOfImperialDelegation.pdf.
編輯筆記:
更多文字及圖片信息,請聯系:
Andrew Scheuber (倫敦)
電話: +44 (0)20 7594 8197
Email:a.scheuber@imperial.ac.uk
Tom Miller(中國,與校長團同行)
電話:+44 (0)7939 552409
Email:t.miller@imperial.ac.uk
關于倫敦帝國理工大學:
作為世界著名高等學府之一,我校現有14,000名學生和教職員工7,500名,開設科學、醫藥、工程以及商業等相關專業,并關注研究成果為社會帶來的貢獻。
建于1907年,作為青霉素和全息攝影術的發明地,可謂擁有無比光輝的過去,同時作為光纖的發明地也著實立足于未來。帝國理工的研究者的工作方式往往橫跨多種學科,在健康衛生、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能源技術以及全球安全問題上做出應對。這樣結合了學術上的卓越與緊密聯系實際的學習環境,為學生盡情發揮自我能力并取得最好成績提供了絕佳平臺。
帝國理工擁有頗具活力的商業環境,講求各領域間的國際合作。2007年,帝國理工和英國全民健保系統合作,創建英國首家健康科學研究中心,這一獨特的合作方式旨在通過新療法的及早開發運用以改善病患及普通民眾的生活質量。
帝國理工在倫敦共有9處校園,其中包括Imperial West,位于倫敦西城White City,一座占地25公頃嶄新的研究與創新中心。在那里,研究人員與來自商界及教育界的伙伴共同合作,一起實現想法并創造全球價值。
關于基思·奧尼恩斯爵士,倫敦帝國理工大學校長:
奧尼恩斯爵士于2008年3月加入帝國理工并指導創建了安全科學技術學院,于2010年1月擔任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院長。
承襲新的領導模式,從2012年4月30日起Keith爵士承擔院長暨校長頭銜。
奧尼恩斯爵士擁有諾丁漢大學地質學學士學位以及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地緣科學博士學位。在完成博士學會后他在奧斯陸大學獲得了博士后資格,而后于1971年回到牛津大學擔任地球化學科目的教員。之后,他又陸續擔任各種職務,分別于1975年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教授,于1979年擔任劍橋大學皇家科學研究院教授,以及于1995年擔任牛津大學地球科學部主管。
奧尼恩斯爵士于2000年1月至2004年7月擔任英國國防部首席科學顧問。之后他轉到商務工業部,即之后的創新教育技能部,擔任科技創新處總管及首席科學顧問。
在過去的35年里,他在各類政府和研究協會等機構擔任主席或委員,包括1998年至2000年間擔任的科學技術協會委員,以及1996年至2005年間擔任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理事和主席。
1979年他成為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委員,1980年成為挪威社會科學院院士,1983年成為皇家社科院院士,1998年成為印度科學院榮譽院士,2001年成為印度國家科學院院士,以及2005年成為皇家工程院榮譽院士。Keith爵士擁有11所大學授予的榮譽學位。
在1999年女王生日授勛儀式中被授予爵士頭銜,以表彰他在地球科學領域的杰出貢獻。
Violet Yang| 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s Officer |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and Relationships (China)
Cultural and Education Section of the British Consulate-General | The British Centre | 17F Garden Square | 968 West Beijing Road | Shanghai | 200041 | China
楊純|市場推廣與公共關系官員
英國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北京西路968號嘉地中心17樓英國中心|上海市| 200041 |中國
T電話+86 (0) 21 8017 3277 |F傳真+86 (0) 21 6192 2121|BCTN (internal)240 1277violet.yang@britishcouncil.org.cn
www.britishcouncil.cn
@bcchina| Wechat: bc-china
The British Council is the United Kingdom's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for cultural relations and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We are a registered charity; 209131 (England and Wales) SC037733 (Scotland). We create intern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the people of the UK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build trust between them worldwide.This message is for the use of the intended recipient(s) only.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message in error, please notify the sender and delete it. The British Council accepts no liability for loss or damage caused by software viruses and you are advised to carry out a virus check on any attachments contained in this message.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