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暑假,海外游學就成了經濟條件相對不錯的中國家長給孩子的“假期必修課”。以往囊括劍橋、牛津、哈佛大學以及麻省理工等著名英美高校的產品最受中國家長青睞,而今年歐元區小眾深度游也開始冒尖。
決勝網市場部副總裁南楠向《新民周刊》介紹,決勝網上“意大利奢侈品游學團”就賣得很不錯:“歐洲奢侈品和貴族歷史相吻合,中國奢侈品歷史較短。現在就有意大利的學校專門組織那些想要學習奢侈品的中國學生,系統了解一下文化和當地特色。”而法國2周到一個月的“夏令營”也愈來愈受歡迎,“這些游學以‘學’為主,首先是語言培訓,其次是當地社交活動,與當地學生交流,還有一些短期周邊游。”據悉,參加的學生以18-22歲為主,他們往往都有去歐洲留學的計劃,現在的游學只是“打前站”。
據悉,意大利奢侈品游學團,一般收費在5萬人民幣左右,而“夏令營”大概3.5萬元人民幣。以上海法語培訓中心今年暑期的游學項目為例,20人游學團將在法國待三個星期,其間入住當地家庭,除了法語培訓,當然還會有游覽和購物環節。
至于歐元區留學,目前中國學生首選的是德國、法國這兩大歐元區經濟引擎,也有一些學生選擇意大利甚至芬蘭。在南楠看來,歐元相對人民幣貶值的吸引力對中國學生很有限。“美加留學成本30萬人民幣,歐洲一般20萬-25萬,一般家長首選學校質量再考慮費用,畢竟去留學的家庭都能承受這樣的經濟壓力。”
方方工作室負責人郭涵芳也持有相同觀點,她告訴《新民周刊》:“這幾年歐元其實貶值幅度并不大。而且歐洲現在學費都在漲,每年漲幅5%-10%,學費升值比歐元貶值可快多了。”25歲的南京小伙Jeremy今年9月要去巴黎念文學博士課程,他對《新民周刊》感嘆現在歐元還是太貴:“我前兩年去念碩士研究生課程的時候,歐元曾經‘破八’,現在都8.45了,早知如此,當年多兌一些歐元了。”
即便當下歐元貶值,最快也要對明年春季開學的學生有影響。南楠說:“留學因為要提前一年申請,所以家長都是提前準備換好歐元的學費和生活費。例如,2014年歐元區入學的中國學生,家長在2013年就準備了。”
事實上,對于從小學英語的中國學生而言,留學歐元區的最大挑戰是學習小語種。據南楠介紹:“如果是去歐元區念研究生,中國學生可以選擇英語授課,但生活還是需要當地語言,所以也要在國內學3個月,考一個當地語言成績才行。而如果是去念大學本科,中國學生至少要在開學前半年把語言搞定。”
以上海法語培訓中心為例,這幾年密集班(每周20小時)和強化班(每周10小時)開班越來越多,相對以往普通班(每周5小時)的“玩票”性質,更多的中國學生帶有留學目的而不是純粹興趣來學習法語,希望短期內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與此同時,暑期班也應運而生——通常4個月一級的學習時間被壓縮到2個月,為的就是能讓一部分趕在9月開學的中國學生能夠在法國獨立生活。本文節選自《新民周刊》,原標題為:“留學+置業:抄底歐羅巴?”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