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旅游心理學 課程代碼:00188 2009年9月版
第一部分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
一、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旅游心理學》課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酒店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和中文導游專業(專科)所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該課程是應用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比較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課程以旅游活動、旅游服務與接待領域中的心理現象作為主要內容,著重于探討參加旅游活動、從事旅游服務與接待的個體其基本心理規律。在學生擁有一定程度的旅游活動及旅游服務與接待經驗后,掌握起來會更容易一些。本課程對概念與理論的分析力求通俗易懂,側重于基本概念的掌握,理論問題更強調理解,需要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以融會貫通,對于學生掌握旅游者旅游活動過程中的心理現象與行為表現有一定的幫助,與此同時,對于從事旅游服務與接待工作有一定的理論指導,也可以為其他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課程目標與基本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到涉及旅游活動及旅游服務與接待中的心理學問題,比如旅游者的心理因素,旅游活動和旅游服務中個體普遍的心理現象以及旅游中的人際關系問題等。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全面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及有關理論,了解在旅游活動以及旅游服務與接待過程中個體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規律,能夠運用理論指導、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旅游活動現象,更好地為旅游者服務,為將來走上旅游服務與接待崗位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本課程中有一些專業的心理學概念對沒有接觸過心理學課程的學習者可能有一些難度,這需要學習本課程的同學下功夫理解與掌握這些難點。
本課程要求學生了解課程的性質、任務及其研究對象,全面了解課程的體系、結構,對旅游心理學有一個總體的認識。
另外本課程要求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旅游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學會用心理學的理論分析和解決旅游活動及旅游服務與接待中的實際問題。希望學生將書本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學會分析有關案例,解決旅游活動及旅游服務與接待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把理論的學習融入到對旅游活動中各種心理現象的理解和認識之中,切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掌握課程的核心內容。
三、與本專業其他課程的關系
本課程屬于專業基礎課程,與其他的專業課程存在一定的互補性。掌握本門課程的基本理論及思想觀點可以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夯實基礎。通過對有關心理現象的系統學習、充分領會個體心理現象與行為表現的實質,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心理學觀點。
第二部分 考核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編 概論
第一章 緒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旅游心理學既屬于旅游科學范疇,又屬于心理學范疇。旅游行為是在旅游心理的支配下發生、并隨著旅游心理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旅游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掌握幾種研究方法的概念、使用原則及其使用條件。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休閑活動與旅游的相關知識背景
識記:休閑與旅游
旅游業
國際旅游業與旅游學科
(二)旅游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識記:研究對象包括旅游者心理、旅游業的開發經營與管理
廣義的旅游心理學和狹義的旅游心理學的概念
旅游產品
旅游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影響旅游者決策的心理因素,為旅游市場的經營與開發提供心理學的科學依據
理解:旅游產品的概念以及特點,會舉例說明旅游產品的有關特點
廣義的旅游心理學與狹義的旅游心理學的比較
(三)旅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識記:基本術語(變量、假設、因果關系、效度、信度)
觀察法
調查法
測量法
個案法
實驗法
評價法
理解:各種研究方法的優點與不足之處,各自適用的條件
應用:能夠運用問卷調查法的使用原則與使用條件,會設計調查問卷
第二章 旅游行為的研究模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旅游者外出旅游,必須作出許多有關的決策。因此,在旅游行為研究中,有必要把旅游者看作決策者進行觀察與研究。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旅游者的決策類型和決策方式是什么,掌握旅游行為的基本歷程,了解影響旅游行為的內外部因素有哪些,明確這些影響因素的作用。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旅游者的決策
識記:常規決策
理解:擴展性決策
(二)影響旅游者旅游行為的因素
識記:影響旅游行為的個體因素
作為決策者的旅游者
旅游者和文化以及亞文化
應用:會應用事例分析、解釋某一旅游行為的產生
第二編旅游者心理
第三章 旅游者的知覺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對知覺的理解是學習旅游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的開端。心理學的研究顯示,知覺過程是揭示各類行為的關鍵所在。
通過本章的學習,應該掌握感知覺的概念與各自的不同之處,明確旅游知覺的定義及其作用,理解對旅游條件的知覺怎樣影響旅游行為,掌握影響旅游知覺的主觀和客觀因素。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感覺與知覺的概念
識記:感覺、知覺
理解:感覺、知覺以及相關概念之間的差異
應用: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感、知覺現象
(二)影響旅游者知覺的因素有哪些
識記:閉合原理
相似原理
接近原理
圖形-場地原理
影響知覺的個體因素
理解:對所給出的影響知覺的主觀因素、客觀因素的事例會分析
(三)對旅游距離和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交通的知覺
識記:阻止作用、促進作用
理解:對距離的知覺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對旅游交通、旅游景區、旅游娛樂服務條件等因素的知覺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第四章 學習與旅游行為
一、學習的目的與要求
學習的過程就是旅游者適應自身和環境變化的過程。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掌握學習的概念及學習的過程,明確旅游經營者應采取什么措施來幫助旅游者減少覺察風險,以及旅游者減少購買后疑慮的方法有哪些。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學習及其學習的過程
識記:學習的概念
學習的過程
理解:結合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學習的過程是怎樣發生的
(二)旅游行為與學習
識記:有關的幾個學習理論
行為學習理論
經典型條件反射
操作性條件反射
認知學習理論
旅游動機的學習過程
態度的學習
(三)對覺察風險和減少購買后疑慮的學習
識記:覺察風險
覺察風險的類型
產生覺察風險的原因
理解:降低覺察風險的策略
旅游者的學習過程
應用:會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旅游行為及消費行為,分析如何降低覺察風險。
第五章 旅游動機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動機可以被看作行為的動力,旅游行為的產生來源于旅游者的旅游動機。通過對本章的學習需要學生掌握動機、旅游動機的概念,理解產生旅游動機的條件有哪些,了解旅游動機的多樣性指什么,了解旅游動機分類方式,會設計相應的旅游活動滿足其旅游動機。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動機的基本概念
識記:動機
動機沖突
需要的分類
旅游動機與旅游需要
旅游行為
(二)旅游動機的種類及其多源性
識記:不同的分類形式
理解:旅游動機的多樣性
應用:根據所掌握的旅游動機的多樣性,設計一系列相應的旅游活動用以滿足旅游者不同的旅游動機。
第六章 態度與旅游行為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態度是理解旅游決策的關鍵性概念本章的學習需要學生理解態度的概念及組成成分,掌握態度的功能有哪些,會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予以說明,掌握影響旅游態度改變的因素有哪些。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態度的概念及組成成分
識記:態度的概念
態度的成分
態度各成分間的關系
態度的特征
(二)態度理論
識記:認知不諧調理論
自我審視理論
社會判斷理論
均衡理論
協調性理論
(三)旅游態度的改變
識記:態度與旅游偏愛
理解:旅游偏愛的形成
旅游態度改變的有效方式
應用:熟練掌握態度改變的技巧,會結合實際的旅游情境運用改變旅游態度的方法。
4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