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對美國夫婦,帶著4個孩子在重慶工作生活。這4個孩子,不送去學校,父母自己當老師,在家給孩子上課。約翰遜一家是個大家庭,他們有12個孩子,最大的31歲了,最小的才7歲。半年前,身為工程師的格蘭特因為工作關系,帶著老婆和還未成年的4個孩子來到重慶工作生活。 圖為亞當寫出自己的中文名字“王小凱”,并念給姐姐、妹妹和媽媽聽。
“我的孩子們都是在家上學的。”媽媽克里斯塔說起孩子們的“家庭學校”顯得很自豪,在美國,家庭學校并不是一件稀奇事,相當數量的美國家長選擇這種教學方式,當然主要是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前的這一段時期。來重慶前,他們在美國加州的薩克拉門托生活。孩子們的中文水平為零。“重慶的國際學校學費太貴,每年每人需要約18萬元人民幣,還是難以承受。”爸爸解釋,本地學校又是全中文授課,孩子聽不懂。 圖為4兄妹在媽媽的陪伴下,在家學習。
“選擇在家教孩子,除了經濟原因,更多的是覺得這種方式能培養孩子們的實作和真正有用的能力。”媽媽克里斯塔說,自己的教育是在公立學校完成的,“學校的教育,很多課程都是為了考試而開設的,最終的結果就是應付考試。我真的想不起來以前那些背過的數學公式、化學方程式、物理方程了。很多時候,孩子為了考試記憶,然后忘卻。” 圖為4兄妹在媽媽的陪伴下,在家學習。
上午的中文課,飯廳和客廳是課堂。下午的藝術創作課程,則在2樓的室內露臺進行。10平方米左右的露臺擺滿了各種電子鍵盤、錄音設備,光是專業制作視頻的電腦顯示屏就有4臺,儼然一個專業多媒體錄音棚的架勢。 對于孩子們的未來,夫婦倆并不擔心,考大學、考技能證書,或者去部隊、嫁人……這些都有可能,“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希望幫他們找到自己真正的愛好,從而再去確定職業方向。” 圖為亞當獨立制作了一個講交通安全的卡通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