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學本科,父親拒絕供其讀書,認為“上大學無用,撿垃圾都比讀書強”。該事件一經媒體報道就引發熱議,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兩天內已發布十余條微博關注此事。有網友認為四年大學生活提高了自己的修養,也有網友因為大學畢業后工資不如農民工而認為讀大學沒用,還有網友認為上大學值不值取決于讀的是不是名牌大學。
根據網上的一項調查,在一萬多名受訪者中,有超過七成網友認為“讀大學不是唯一出路,”其中五成人表示贊成玲玲父親的觀點認為社會是所更好的大學,兩成人表示“在哪里都可以學習”。 僅有三成網友認為不應該簡單地把讀大學看成一場投資。
支持:上大學對個人修養提升、思維方式轉變影響很大
網友“金燕mjy”:不知道其他的人,反正我就沒后悔過讀大學,大學的作用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體現出來的,讀大學也許沒能給你帶來好的工作機會,但是對于個人修養的提升,思維方式的轉變都是影響很大的!
網友“張鶴慈”:如果把上大學作為個人素質的提高而不是作為找職業的敲門磚,就不會有讀書無用的感慨了。
網友“桃樹”:人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應該擔負起社會責任,送子女讀書,不僅僅是為子女的前途和子女自身品質的提高,而是關系到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整體素質的提高。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是每一個做父母應該擔當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
網友“佑堓|漫隨”:這個社會到底是怎么了?當一切都變得如此功利的時候,我們這個國家還有希望嗎?“讀書無用論”太過狹隘,它是小市民思想的一種社會反映。
網友“肥肥的黃色控鰻魚小c”:相信很多人都會懊惱說讀大學出來之后工作難找,專業不對口工資又低,但是不會有幾個人是真心后悔去讀大學的,因為回憶起來其中有很多收獲,并且能夠去各個城市看看。現在看來,努力工作尋找進步才能讓上大學變得有意義。
網友“九敏要努力”:畢業后,我時常回憶在母校的四年時光,特別懷念母校的每個角落,懷念給予過我教誨的老師,懷念曾經朝夕相伴的同學們,那是一段令我終生難忘的歲月。在淮師讀書的四年,我不斷成長,從幼稚到成熟,我相信,這也是一筆值得我一生沉潛反復、一往情深的珍貴財富。
網友“書0吃”:不是讀書無用,實在是高考用處沒有想像得大!
網友“墨痕斑斑”:我兒馬上就要上大學去了,從沒想過不讓他去,但卻想過四年后他將找個什么樣的工作,我們沒有拼爹的資本,對未來確實擔憂!
懷疑:上名牌大學才有用
網友“海風”:不是名牌大學讀了確實沒用,現在招人,好點的崗位都強調要名牌大學畢業生。
網友“天然之家Char”:有些家長明知上大學三本沒有用,就是放不下虛榮心,認為是沒面子,結果是肥了學校,坑了自己,害了孩子。
網友“francis”:加上一個前提條件就可以確定了,主要看你上的是什么樣的大學,至少二本以上,名牌大學最好,這樣讀大學才有用,否則讀大學無用。
網友“無知無癡”: 時下“讀書無用論”劍指當前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與文革時期的“讀書無用論”有本質的區別。大學是到了該深刻反思的時候了!
網友“無欲何求”: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回到20年前,會有這些評論嗎?這是教育改革的失敗,在經濟上高校把學生當成了會生蛋的母雞,在教育上高校不能適應社會,社會需要什么人才,高校就應該培養什么人才。教育體制的改革也存在諸多問題,如義務教育階段減輕學生負擔,可是高校卻是寬進寬出。
反對:大學畢業生混得還不如學歷低的
”:我上完大學才做生意,我同學初中畢業就做生意,他如今在長沙有房有車有店面,我什么都沒有。
網友“腳踏七星2012”:現在進城打工最少有一兩千塊,進好廠有兩三千還包吃住。做建筑的磚匠一天至少也是一兩百。這是很多人都能夠感受到的最切實的事實,再加上畢業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嚴峻,這也造成很多人堅定了這樣的想法。這不是誰的錯。
網友“Ample”:盡管這位父親做法有點極端,但反映出的卻是“知識群體”的無奈,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正在被現實一點點無情吞噬。找工作、升職、接任務等等都靠關系的社會,知識的作用在弱化,向上通道變窄,上不上大學真的不重要了,悲哀!!!
網友“星野鐵郎”:事實的確如此,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人很多,不知政府打算怎么解決?
網友“我家開水好”:支持這位父親,我也是讀本科出來的,畢業也就失業了,找不到對口的工作,只好在工地上打拼,拿著比農民工還少的工資。之前新聞報道今年長沙很多大學畢業生月薪還不足2000元,我們這些草根要生存沒必要也沒資格去談那些馬克思微積分和愛因斯坦的話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