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內地來港的清華大學交流生耿春亞睡在香港這座異鄉城市的街頭,盤算著自己的創業計劃,他說:“不怕輸”。今天,面對清華、北大學歷在香港只是普通“Chinese mainl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的現實,來自清華的趙江表示,她喜歡挑戰和競爭,“成功了會很爽”。一年年,一批批內地尖子生赴港升學,雖然香港不一定是他們夢想的終點,但他們選擇來到這里,褪去耀眼光環,自覺不自覺地以更多努力和付出,讓自己的夢想化為真實,盡管其中不乏汗水、淚水以至苦水。
八十后的趙江,從清華大學畢業后,在上海一間世界五百強能源企業工作了3年;林秀凌,憑借四川省高考第二名的優異成績,2008年入讀北京大學光華學院金融系。2012年,她們一同來到香港,修讀香港大學法律博士(JD)課程,成為同班同學。
問起為何選擇香港,趙江說:“我可能就是比較喜歡競爭吧。”她決定畢業后留在這里做事務律師;而對秀凌來說,香港能為她提供更優秀的教育資源和更廣闊的視野,她表示更喜歡北京的生活,“我在那邊生活時間長,習慣了,朋友也多些”。
港擁更佳教育資源
記者:為什么選擇來香港讀書?
趙江:覺得香港競爭平臺大一些、機會多一些。當初讀書時候,感覺沒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工作以后覺得自己并不適合做這行(化工)。為了尋找更多自我挑戰,也為了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所以就到這邊來了。
秀凌:我大三時候考慮過要不要畢業后直接工作,后來還是決定再讀書。我想做律師,但因為本科不是法律專業,要是在國內讀法律,只能讀法律碩士,要三年;而來香港讀JD,只需要兩年,時間靈活些。如果我還想去美國再讀一年碩士也可以,所以這是個比較現實的選擇。另外,也想換一個環境,香港還是很國際化的,我覺得來這里讀書很好。
記者:過來讀書,所見所聞與自己的預期有差別嗎?
秀凌:原來沒想到研究生學習跟本科有這么大差別,比如小班教學,然后也沒什么社團活動。我很多同學直接在北大讀研,相當于只是從一個宿舍樓搬到另一個宿舍樓,可能感覺就沒什么太大差異。
港小班教學有利成長
記者:那你覺得來香港讀書具體跟內地有什么差別?
秀凌:教學上來說,香港是很好的。我們這個課程是小班教學,一個班三十幾個人,(趙江:現在只有二十六個了。)這樣每個學生能夠得到老師更多關注。國內上大班課,有時候學生上課會睡覺甚至逃課,老師也管不了;香港這種小班教學,更有利于個人成長。
記者:以后想留在香港嗎?
秀凌:暫時沒有這個打算。過來以后覺得自己還是比較習慣北京的生活,可能因為原來在那邊比較開心。北京同學很多,我又在那里呆了四年,各方面都很習慣;而一來香港,首先要自己租房子,也沒有那么多社交活動。感覺香港人休閑方式就是去酒吧、海灘,要么就爬山;而北京有很多風景名勝,文化設施,能去的地方很多。也可能因為我不會講粵語吧,融入得不是很好。
記者:那來香港讀書感覺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秀凌:有很優秀的老師和同學。另外,我在香港律師所實習,見到這邊的律師都非常專業、工作水平很高,(讓我)了解到世界很大,(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努力和進步的地方。
趙江:對,這點我有相同的感受。在國內,讀清華北大感覺已經很好了,而來香港以后,覺得自己需要更好。
記者:你們來香港學習生活也不是很久,到目前為止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內地生需付更多努力
趙江:我覺得,大陸的同學在香港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獲得同樣的位置,這個暑假我做了些實習,這個感受更深。我面試過四五家律師事務所,只遇到過一兩個有大陸背景的partner。
其中一位就跟我說,大陸同學在香港確實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獲得跟別人一樣的認可。香港可能更加認可UK、US的學位,雖然你可能是清華北大畢業,而且你當初考上清華北大不比他們進劍橋之類的學校簡單,但是你還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達到跟他們一樣的認可。
秀凌:對,我們算是背井離鄉過來吧,沒有什么背景。香港很多(本港學生)家庭給他們很多支持,這點我們就沒法比。其實就像回內地的話,我們肯定比很多香港過去的學生有優勢。
趙江:感覺他們(企業)更傾向選擇UK education background或者Hong Kong education background。
秀凌:你會發現,面試時候,你如果說出一個UK學校,很多partner都跟你是校友,你們就可以聊原來的校園生活,有很多共同話題。
而對他們來說,我們是完全的stranger,沒有共同經歷,他們聽你講的是個新的故事,這已經是一個劣勢。有些同學面試,說是某個英國學校畢業的,我完全沒聽說過,但他們(面試官)都覺得蠻不錯。
趙江:但這個是可以理解的。我面試第一次遇到有大陸背景的partner時,他們跟我說:“哦,你當初考上清華是很不簡單的。”在那之前我面試過四五間律所,從沒遇到過有大陸背景的partner,從來沒人提過覺得清華怎么樣。
在他們看來,清華其實跟別的學校沒什么差別,就是一個“Chinese mainl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記者:那你們覺得有壓力嗎?
趙江:壓力是肯定有的,但是我覺得并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只是比別人更難,但是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還是可以做得很好。現在他們(律師行)很多業務從大陸來,我覺得前景還是不錯的。而且我覺得很多大陸同學并不是沒有他們(本港學生)好,只是沒有他們那么多機會。
如果我們留在香港,以后能做到partner,我們會給更多大陸同學帶來機會,雖然難,但并不是沒可能,只要你愿意努力。我還是喜歡香港這種競爭環境的,可能我就是喜歡被“謔”(笑),然后成功了就覺得很爽。
記者:喜歡這種競爭環境,是因為覺得更公平?
趙江:并不覺得有多“公平”吧,其實人都是主觀的,換一個大陸人來,他肯定也更認可清華北大。現在這么多英國、美國人在香港,他們肯定更認可那邊的學歷,這個無可厚非,但這對大陸學生來說一點兒都不公平。
覺治學氛圍很好
像我第一次面試,對方就很仔細問我覺得在香港學習跟大陸有什么不同,感覺他并不是很信任大陸的教育機制。但是,在這里,你周圍的人都會坦誠告訴你在哪里需要改進,大家能共同進步,我覺得這種氛圍很好。
記者:你們讀的學校,在國內是很好的,到香港后卻不受認可,心里有落差感嗎?
趙江:也不能說落差感吧。
秀凌:本身也沒期待別人會很認同。
趙江:對,本來也沒期待別人很appreciate清華北大,只是之前沒有那么具體的感受。
記者:怎么樣的具體感受?
趙江:比如我們interview的機會就少,拿到offer的機會也少。就像我們班有個成績很好的香港同學,成績非常好,但他是北大的教育背景。按道理來說,以他現在的GPA(班上前幾名),如果他有UK或US的教育背景,肯定所向披靡,但他現在offer并不多。當然那些(國外)名校回來的同學都很強,所以也說不上心理落差,這就是一個現實。對我們來說,機會雖然難爭取一點,但還是有的,一旦爭取到,還是能做到跟他們一樣好的。
內地人圈子在壯大
秀凌:另外,現在內地人也越來越多,這個圈子在壯大。雖然有些內地人工作幾年也會離開,最后留下并做到senior的人不多,但還是慢慢在有。相信隨?更多內地人來港,香港的律師所也會慢慢認可(內地學歷)。
就比如雖然現在跟我一起實習的一些人對北大沒有任何概念,但有天我和公司一個HR聊天,她是個四五十歲的英國人,她看到我的簡歷后跟我說:“你讀的北大很好啊!是個很好的學校,有很好的學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