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僑報》日前發表評論文章稱,赴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逐年增加,低齡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在選擇學校時,很多家長開始把目光投向教會學校。原因是華人教會除了可以給初到美國的人一些照顧,也逐漸成為了華人的社交場所。另外,華人家長認為,在教會學校的宗教道德熏陶下,孩子沾染一些不良習慣的可能性會減少。
原文摘編如下:
美國放寬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審查,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大批涌入美國,留學生的年齡也逐漸降低,從過去多是讀研究生博士到后來讀本科再到如今讀高中初中。盡管關于小留學生存在的各種問題一再被討論,但家長們仍然趨之若鶩。美國的私立學校,招收國際學生以彌補資金不足,不單是何樂而不為,對有的學校來說已經是不得不為了。
小留學生進入美國的中小學,在公立學校受到限制,一般來說只能讀一年就必須轉入私立學校。美國的頂尖私立中學,盡管歡迎國際學生,但也有名額限制,因此很多家長轉向普通私立學校,其中教會學校開始受到青睞。
在美國,宗教信仰十分普遍,信徒在人口中的比率之高,遠遠超過歐洲發達國家。在歐洲許多國家例如英國、德國,以天主教、基督教為例,做禮拜時大都以老年教徒為主,中年人不多,年輕人就更少了。反觀在美國,各個年齡段的教徒都有,教會成為美國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受此影響,美國華人信教的人數和教會組織之多,是其他國家華人移民所不曾見的。華人的宗教信仰,一部分和文化背景有關,例如信仰佛教,很大一部分則是受主流社會影響而加入基督教。移民后才加入宗教組織,是華人移民的一個特殊現象,尤其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
很多新移民或初到美國,人生地不熟,困難很多,通過親友介紹進入教會,得到很多關懷幫助,尤其在精神上。因此華人教會和主流社會的教會有很大不同華人教會不僅僅是宗教場所,還是華人社會的社交場所,這種特殊的性質,使華人教會在華人信眾中有較大吸引力,華人教會也能在某些時候顯示很大的力量。例如,加州華人教會在反對同性戀婚姻時表現出來的組織和號召能力,很多從來不關心政治、不投票的華人選民,在教會的號召下出來踴躍投票,引人矚目。
重視教育是華人的特點,重視下一代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很多華人教會都辦有中文班才藝班以吸引孩子,家長們也愿意把孩子送進教會,覺得孩子在宗教道德的熏陶下不容易學壞,這種觀點經過華人教徒口口相傳,很多國內的家長也受到影響。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