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神醫”和“小護士”這類術語在一些留學生論壇上日漸流行,這里指的不是那些在醫院里的醫師、護士,而是代購行業的術語,指的是經銷商和采購員,也是很多留學生在完成學業外賺取零花錢的首選職業。如今,留學生做海外代購兼職很普遍,不過有留學專家提醒,留學生做兼職代購賺一點零花錢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涉及到觸犯法律或者自身權益不受保護,影響到在海外的正常學業,就得不償失了。
據悉,“小護士”是指比較低層的采購人員,他們負責在網上或商店找一些打折促銷產品,大批購買后加價賣給所謂的“神醫”,“神醫”再通過各種渠道統一銷售。“神醫”一般需要的采購量很大,一人較難完成,因此需要“小護士”幫忙。
網購者、“小護士”和“神醫”的關系也就是通常說的消費者、采購員和經銷商。“小護士”和“神醫”通常不會見面,只在網上交流,互相了解后建立“醫護”關系,身處免稅州的“小護士”比較吃香,因為沒有額外的消費稅,他們每單可拿到15%~20%的提成。但加州地區因稅率較高,一般只能拿到8%~15%的提成。
亞特蘭大某名校在讀學生Leo和他的室友今年年初開始做“小護士”,他們表示,雖然不如“神醫”賺得多,但是每個月為自己賺點零花錢還是綽綽有余的。
在一些留學生論壇上,還出現不少招人做代購的帖子,不少留學生對廣告報出的優厚報酬很感興趣。在南加州大學讀研究生的李同學說,去年iPad2上市時,他的同學就做過“黃牛”且收獲頗豐。在餐廳打工一天也就賺40美元,而排隊代買新ipad2,一天可賺100美元呢。
貌似易賺錢 代購風險大
廣州益升教育機構總經理李素磊表示,留學生做代購,應分不同的情況看待,如果是正常的節假日、寒暑假回國時,隨行行李順道帶一些名牌手袋、化妝品、奶粉等,回國轉售,賺點零花錢,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代購作為一項業務來做,目的是賺取代購費,就要搞清楚其中存在的風險。
風險一:
經常缺課會被取消簽證
因為代購主要是針對國外產品與中國的差價,遇到打折季節,做代購的留學生往往會頻繁缺課,導致被取消簽證。事實上,已經有留學生因沉溺于“海外代購”生意,頻繁“帶貨”回國而被中斷入境資格。
21歲的李某在東亞某國留學,由于學校課程安排較寬松,李某便做起了網上“海外代購”的生意,通過在當地購買數碼電子產品和名牌奢侈品回國賺取差價。為了方便“帶貨”,經常以“探親”為借口缺課回國。終于有一天,他被移民局官員告知其所在學校已經以“不遵守學校紀律,經常擅自回國,逾期未及時報到”為由將他開除,其入境學習簽證也隨即失效,因此對方移民機關第一時間將他遣返回國。就這樣,李某為了一時的利益,將自己的前程斷送,之前數十萬元的留學花費也打了水漂。
風險二:
帶貨回國逃稅會被處罰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入境攜帶價值超過5000元的物品商品將被收取一定的進關稅。留學生如果通過行李的形式帶入境內,逃避關稅,針對這種現象,國家海關最近嚴令代購商品在入境時要依法申報,未向海關依法申報或者申報不實的,海關除征稅外還會實施處罰。前不久,一位澳大利亞留學生帶了相當于2萬元人民幣的奶粉回國,結果全部被沒收。
風險三:
出現質量問題被索償
在國際運輸中出現的問題,破損、不適用、質量等問題,國家最新出臺的法規規定,從7月1日起,通過海外郵購的貨品,即使客戶簽收了,也可因質量問題索償。
風險四:
經銷商攜貨走佬
有的代購留學生是充當采購員的角色,需要自己有流動資金購貨交給經銷商,由于對經銷商的了解不夠,有可能出現被騙的情況。自己出錢進貨交給經銷商后,經銷商人去樓空。
網名為“熊熊”的網友就講述了他被“神醫”騙的經過。當他見到“神醫”本人時覺得自己很榮幸,還與“神醫”合租了房子。但是不到一個月,他用信用卡買的幾萬元貨還有家里的電視、游戲機都跟著“神醫”消失了。他在論壇上告誡留學生,選擇“神醫”時要提高警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