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加拿大分尸案兇嫌、被稱為“加拿大尖刀”的29歲的兼職色情演員盧卡.洛克.馬尼奧塔在柏林街頭一間網吧被捕,預計幾周后就將被引渡回國,受到法律的懲罰。
據蒙特利爾檢查機構的消息,馬尼奧塔將被起訴四項控罪:一級謀殺、褻瀆遺體、使用郵政系統投遞“猥褻、不當、不道德或淫穢物品”,以及“恐嚇聯邦總理”,這四項控罪幾乎都是重罪,哪怕只有部分定罪,馬尼奧塔也將在監獄中度過漫長的鐵窗生涯。
然而死者已矣,更何況遇害者還是一名中國同胞。更讓人難受的是,32歲的遇害者林俊至今尸骨不全:他的左腳和左手分別被兇嫌郵寄給加拿大聯邦保守黨和聯邦自由黨總部,其余多數殘骸在蒙特利爾西區馬尼奧塔所住公寓樓后巷垃圾堆及其寓所中被發現,但頭顱、右手和右腳至今下落不明。
事發后中國許多輿論都驚呼“北美留學不安全”、“加拿大中國留學生境遇堪憂”,而加拿大當地媒體卻普遍認為,這類案件都發生在私人場所而非校內,不能以此證明外國留學生、尤其中國留學生的處境特別不安全。
從某種意義上講,加拿大人的說法并非毫無道理:和和中國及亞洲大學校園龐大而明顯、學校宛如“小社會”、“小城市”不同,北美大學校園界限模糊,真正由大學負責的校區面積極小,一般僅包括教學區域和行政區域,用發生在校外的事件強調“北美對中國留學生不安全”的確有些夸張。
然而和此前也傳出許多令人不安信息的“小留學生”不同,此次受害者林俊是32歲的中年人,絕大多數中國赴北美的留學生也至少是成年人,既然是成年人,就理應學會自己保護自己。
許多信息都顯示,出生于武漢的林俊在中國時曾對留學、移民抱不切實際幻想,并為此不惜工本,付出不少代價;留學成功后因自身基礎差,只能混跡于相當于中國中專的專上學院,就讀前途渺茫的冷門專業,同學大多比自己小十多歲,這讓他感到強烈心理落差。倘若他在決策移民、留學時慎重一些,考慮不利因素多一些,這些讓他“感到膝蓋中了一箭”(他本人在微博上的話)的“意外”,許多都可以避免。
專業不理想,環境陌生,是許多人在一生中所必然遭遇的,只要正確對待、積極適應,未必不能變壞事為好事,實現自身價值的突破。然而據林俊的同學、朋友反映,他在遭遇上述挫折后就轉而追求“網絡愛情”,并在網上公開尋找同性伴侶。據稱當學校老師詢問他“未來想做什么”時,他回答“尋找愛情”。人有理想是好事,但不切實際的理想只能是幻想,而幻想和不恰當的危險舉措相結合,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加拿大是個開放的社會,對同性戀態度寬容,一些省份甚至已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化。盡管如此,在網絡上公開尋找伴侶(不論同性或異性),仍被普遍視為“高風險行為”,是必須十分慎重的。不管林俊和兇嫌是什么關系,但受害人當天(5月24日)發出最后一封郵件,幾小時后就在兇嫌公寓里被殺害,至少表明受害者對自蹈險地并無清醒認識。兇嫌馬尼奧塔是個極富網絡表現欲的人:2004年他曾詐騙一名女性1.7萬加元并性侵她,后竟男扮女裝假冒受害者申請信用卡消費。2010年他曾在視頻網站上上傳虐貓照片,因此一直是動保組織“人肉搜索”的對象,甚至在此后的逃亡途中他也不忘上網、打網游,最終也是在網吧中落網,對這樣一個網絡活躍分子,只要稍加留意,本來是不難識別、防范的。
出國留學意味著脫離熟悉環境,來到陌生的地界,這就需要留學生對新環境有充分認識、了解,知道哪里危險、哪些行為危險。近年來屢屢傳出的中國留學生北美遇害、遇險案,往往伴隨著一些“危險選擇”,如炫富、攜帶大量現金、夜深人靜時經過高犯罪率街區,及選擇與不恰當、不了解的室友同居,等等,這不啻持千金招搖過鬧市,必然遭致更多、更大風險。
來到異國他鄉,語言、風俗和交際圈都存在適應問題,誰適應得更快、更好,誰就可以擺脫封閉、沮喪的心情,從而避免因這種心理因素,而導致的危險情緒或行為,不僅如此,一個融入當地社會的人,即便遭遇危險,也更容易被發現和救出。本案的受害者顯然并未能做到這點,他抵達加拿大后迅速從亢奮的高潮跌落至沮喪的谷底,并多次在網絡上宣泄這種黑暗情緒,而這種黑暗情緒本身,就是最大的危險因素。
當然,中國有關方面,比如使領館、在當地的學生會組織等,應該更積極地關注中國留學生在當地生活、學習狀況,并對他們的安全盡更大責任,提供更多提醒、咨詢、服務和保護,當地警方也應更盡責、更高效。但說到底,性命是自己的,每個成年人都應首先學會自我保護,“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解并回避那些容易導致危險的場合、時間和行為,是避免更多類似悲劇發生所不可或缺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