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聊城一中“國際班”開班,10多名高中生放棄國內大學,備戰“國際高考”。
“我們這邊背古詩詞,他們那屋天天背英語。”3月份,聊城一中“國際班”正式開課。當其他同學還在學習古詩詞,準備高考的時候,報名參加“國際班”的10多名高二學生已經放棄了國內大學,準備參加“國際高考”,考取美國的大學。據了解,該校和山東大學聯合,專門邀請了美國教授授課,全程學習美國教材,現在主修AP課程和托福等課程,課程表上排滿了托福閱讀、聽力練習等課。
“這些孩子壓力也很大,他們都是經過筆試和面試選拔出來的,英語成績很好,但是還得繼續努力。”聊城一中副校長趙振林說,參加“國際班”的學生的學習壓力其實不比參加國內高考的學生壓力小,因為國內高考只需掌握英語單詞3000個左右,而參加美國高校招生則需要掌握8000多單詞,他們需要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增加5000單詞量,相當于小學到高中所學單詞的兩倍。
“國際班費用較高,家庭條件也要好。”趙振林說,參加“國際班”的學生從本月起,一共學習14個月,費用為6萬元。但是出國后讀書費用較高,算下來四年要花100多萬,很多想出國的學生考慮到費用問題放棄了。學校的計劃是四五個學生能考上美國排名前30名的大學,其他學生考上美國前100名的大學。
“要開展一種新的教學體系,學校是有壓力的。”趙振林表示,成立“國際班”之前,學校派人到美國考察了很長時間。“美國的教育模式真跟中國不一樣,有些孩子適合美國的模式。”他說,中國大多數學校一般都是班里50個多個孩子一個老師講課,而他考察時發現,美國的課堂上只有10多個學生,一堂課下來,老師和孩子都能很好交流到。“這種一對一交流有時候更是有效交流。”他說,國內一些孩子的思維模式和目標定位適合國外模式,如果參加國內高考不一定合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