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國普遍無力承擔發展高等教育的全部財政責任,成本分擔成為普遍選擇。英國政府曾是幾乎全額負擔高等教育經費的典范,在高等教育擴張的巨大經費需求和財政壓力的矛盾中,也實施了成本分擔并不斷加以調整。目前,英國高等教育正經歷成本分擔格局的一次大調整,個人將負擔更多。
政府進一步減少財政撥款
2011年3月,英格蘭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公布了對該地區130所高校2011-2012學年的經常性財政撥款方案,撥款總額為65.07億英鎊,比上一學年減少了12.6%,這是自1997年以來出現的最大降幅。
教學和科研經費是英國高等教育經常性財政撥款的主要內容。此次撥款教學經費為43.39億英鎊,比上一學年減少8.2%;科研經費為15.58億英鎊,比上一學年減少2.8%,這是1993年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成立以來科研撥款首次減少。盡管英國政府承諾要大力保障和加強高校科研,但迫于財政壓力不得不縮減科研撥款,且撥款進一步向頂尖學科傾斜。
大幅提高學費上限引抗議
此前,英國議會通過了大幅提高大學學費上限的決議,允許各大學將本科生學費由每年最高3290英鎊提至9000英鎊,以緩解政府財政負擔。隨后,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宣布從2012學年起學費上漲至每年9000英鎊,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緊隨其后,英國大學學費整體向9000英鎊看齊。
大幅度的學費上漲引起了強烈抗議。去年11月10日,約3萬名來自英國各地的學生聚集在倫敦市中心,抗議政府削減教育開支,大幅上調大學學費上限。
成本分擔政策的逐步調整
英國高等教育曾是全世界最“慷慨”的,大學的經費主要依靠政府的財政支出,家庭和個人的直接負擔比例極為有限。二戰后英國高等教育經費逐步由財政全額負擔。1962年英國開始實施“免費加助學金”政策,學費由地方政府直接匯付學生所在學校,同時還向學生提供生活費資助。直到1998年,英國才開始實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政策,對大學生全面收取學費,學費標準為每年1000英鎊。2006學年英國將最高學費標準提至3000英鎊一年,允許不同高校收取差別學費,同時向所有全日制大學生提供學費和生活費貸款。
很明顯,英國大學此番學費上漲幅度之大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幾乎漲了3倍,給英國家庭和學生造成的經濟壓力可想而知。英格蘭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主席阿蘭·郎蘭茲表示,當前對英格蘭高校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時刻,政府在財政撥款方面已經竭盡所能。2008年的經濟危機進一步加劇了英國高等教育原本就已很嚴峻的經費壓力,促使英國政府降低政府財政撥款比重的同時提高個人或家庭的負擔比重。根據計算,2007學年,經常性財政撥款占整個高等教育經費的比重為36%,學費收入的比重占27%。經過這次成本分擔格局調整,學費收入有可能取代經常性財政撥款成為英國高等教育最主要的經費來源渠道。
進一步完善學生資助政策
為了平息民眾對學費上漲的憂慮和怨氣,英國政府規定如果某大學學費超過6000英鎊,必須證明自己在幫助貧困學生就學方面做出努力。
學費上漲的同時,大學生資助政策也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牛津大學規定:家庭年收入超過2.5萬英鎊的學生將支付每年9000英鎊的學費,而不足2.5萬英鎊的學生將得到減免學費和獲得助學金的資助。比如,家庭年收入不足1.6萬英鎊的學生,第一年僅需交3500英鎊的學費,幾乎仍享受沒有漲價前的學費標準,同時可獲得最高4300英鎊的助學金。牛津大學校長安德魯·漢密爾頓表示,大約有1/6的學生能享有學費減免的優惠,每年用于減免學費和提供助學金的經費加起來將超過1200萬英鎊,幾乎是學校現在學生資助經費的兩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