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州交通廳長貝瑞吉克蓮(Gladys Berejiklian)在一封于今年6月17日寫給悉尼市長摩雅的信中稱,“自費高等教育留學生不符合購買半價優惠車票的條件。他們為了獲得來澳的相關簽證,已經證明了有足夠的錢支付在澳洲逗留期間的生活開支。”
這封信件內容的曝光,再度在留學生中掀起反對浪潮。即便是澳洲政界,指責之聲也不絕于耳。他們認為,這不僅僅是能否負擔昂貴車資的問題,聯盟黨政府言而無信地違背競選承諾,更涉嫌針對留學生的歧視態度。
交通廳長:工黨留下爛攤子
針對留學生半價車票言論一事,貝瑞吉克蓮廳長接受澳洲新快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當局現時不會考慮向留學生提供這一交通優惠。她在回復本報記者時,將矛頭直指前工黨政府。她稱,“工黨政府52億元的‘預算黑洞’,使得我目前無法負擔這些優惠。”
不過,本報記者嘗試進一步追問,要求其給出詳細解說時,卻在截稿前仍未收到回應。
綠黨議員:“這是一種歧視”
留學生交通優惠是綠黨的競選使命之一。記者致電剛入選新州參議院的綠黨議員Lee Rhiannon,被告知綠黨已為這一交通優惠,在新州政府爭取了足足8年。
Rhiannon議員指出,“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歧視,這是綠黨十分關注的事情,(社會上)不應該有不一致的做法。”她稱,學生交通優惠是基本的社會福利,不應把每年為新州經濟貢獻數十億元的海外留學生排斥在外。
Rhiannon議員向記者表示,綠黨一直呼吁留學生和本地學生享有同樣的交通優惠。她稱,“這樣可以統一服務標準,實際上是一個很簡單的解決方案。”她表示,綠黨會利用在聯邦參議院的影響,推動政府實行全國性的學生優惠。
悉尼市長:影響悉尼留學聲譽
引發今次留學生交通優惠風波的人,其實就是悉尼市長兼新州立法會委員摩雅。她于一個多月前致信貝瑞吉克蓮廳長,質問聯盟黨競選時曾給出的留學生交通優惠的承諾,結果收到了廳長的上述回應。
摩雅市長告訴本報記者,政府應像對待本地學生一樣對待留學生。她認為,交通優惠能令悉尼對留學生更具吸引力,具有長遠的意義。她指出,“國際學生對我們的地區經濟、社會,以及澳洲與他們各自祖國之間的關系,均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摩雅市長同意綠黨的觀點,也認為拒絕為留學生提供交通優惠是一種歧視行為,且此舉會損害悉尼作為留學目的地的聲譽。
悉大副校長:正是推出優惠的好時機
負責學生事務的悉尼大學副校長Derrick Armstrong表示,各間大學提供的宿舍均只能容納少數學生,而大部分都不得不自行尋找私人住宿,相當多留學生都需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他回應貝瑞吉克蓮廳長的言論時稱,“留學生其實與其他本地學生一樣,有些付得起(車資),有些付不起。”他認為交通優惠能夠讓學生增加在校園里的時間,享受更為充實的大學生活。他稱,“這不單對學術方面的學習有益,更能幫助大學生們更好地體驗生活。”
Armstrong副校長表示,交通優惠有助于悉尼的多所大學吸引更多留學生。他稱,“悉尼的生活費用遠比澳洲其它地方高,留學生交通優惠可以幫助悉尼增強作為留學目的地的競爭力。”他認為,尤其是在留學市場日趨衰退之際,正是推出交通優惠的好時機。
學生聯會:留學生被拒之門外
澳洲研究生聯會主席John Nowakowski對新屆聯盟黨政府的食言表示十分失望。他稱,交通優惠能夠提升澳洲吸引留學生的能力,將為悉尼帶來更為長遠的收益。
Nowakowski表示,“交通方面的支出, 對個人特別是留學生而言很重要,但是對政府而言卻微不足道。”他認為實行交通優惠不單基于經濟因素考慮,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留學生的參與能力。他稱,“我們要請他們來澳,是希望他們能夠成為澳洲多元文化體系的一份子”。拒絕實施留學生交通優惠政策,這降低了留學生的參與能力,并把他們拒之門外。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亞裔學生維權多作壁上觀
針對優惠票價的抗議,在悉尼本地的留學生群體中,近年來其實一直不曾停止。不過,多次學生行動中,國際學生們自身的表現卻差強人意,來自亞洲學生中的聲音尤其微弱。
2009年9月2日,由澳洲全國大學生聯合會、澳洲中國青年交流促進會和澳洲印度學生聯合會攜手組織的國際學生維權大游行在悉尼舉行,約逾400名各民族學生加入示威行列,聚集在新州議會大廈外,高呼“學生權益平等”的口號,呼吁留學生爭取權益,不做“現金奶牛”(Cash Cow)。與早先預計的1000至1500參與人數相比,這次游行規模并不大。
記者當時留意到,現場的西人學生和印度學生情緒最為激動,而包括華裔在內其他亞裔學生多“躲”在隊伍后面,且部分表現安靜。記者在拍照時,有華裔學生下意識用標語牌遮臉,并不愿與記者多交流。就讀于悉尼大學的Celina稱,她“原以為會有很多華人來參加”。問及個中原因,她覺得很多留學生缺乏維權意識,認為即將畢業離澳,不愿做“種樹的前人”。另外,也有不少人認為此舉收效不大,或者不愿參與到各類“政治活動”中去。
在此之前的2008年9月, 悉尼大學學生代表理事會(SRC)WHIGS學生代表團通過郵件群發和網站通告的形式,發出萬人簽名征集書,呼吁學生前往為國際學生爭取享受優惠交通的福利。不過,連續多日在悉尼大學旁邊維多利亞公園設立的簽名點,前往參與的學生卻人數寥寥。
記者現場詢問緣由,一名來自浙江的學生毫不諱言,很多中國留學生對這類活動的關注度并不高。他稱,“他們希望享受半價車票,但多不愿發出自己的聲音。別說簽名請愿了,很多活動必須有BBQ才有學生來”。記者當日還步行至悉尼大學校門外,針對學生展開群訪,這里離簽名征集點不過30米距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華裔男生敷衍記者“這就過去”,等記者轉身回頭時,已健步登上了校門外的載客巴士。另一位北京男生則指出,并非不能承受額外的交通開銷, “這只是公平與否的區別”。來自上海的劉姓女生則含蓄地表示,擔心參與此類活動,可能會影響到無法正常完成學業。她稱,花了家里幾十萬來讀書,如果不能順利畢業,就“因小失大”了。被問及可能出現什么樣的負面影響時,她表示自己也不清楚,“總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花的車費,其它地方稍微省省就出來了”。
優惠車票不可不知的數據
* 來澳留學的海外學生中,三分之二都在新州和維州;
* 新州和維州是全澳僅有的兩個未向留學生提供優惠車票的州,包括昆州、南澳和西澳等其它地方,留學生與本地學生享受同樣的半價車票;
* 澳洲留學生在歐美等大部分先進國家,甚至中國香港,均可享受如本地學生一樣的交通優惠;
* 2010年,留學生為新州帶來65億元的收入,也讓維州創收44億元;
* 新州若實施留學生優惠票價,需每年花費政府1100萬元,出自印花稅和消費稅。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