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過后,留學又熱了起來。最近幾天,各種相關廣告鋪天蓋地,讓不少有留學意向的學生和家長動了心,開始規劃起海外求學之路。
但來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留學人員服務中心消息顯示,寧波每年有近30%的“海歸”,在海外所取得的學歷或學位通不過認證,因而無法用來應聘各類大中型企業、參加公務員(微博)考試,甚至無法落戶,于是,成了從海外歸來便待業在家的“海待”。
“寧波有許多學生是參加中外院校之間的合作辦學留學。回來得不到認證的留學生中最多的就是這部分。”留學人員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特別提醒說,“另外,某個學校的某個項目每年只招50人,如果你‘很不巧’地成為第51人,那么,即使你就讀期間的成績再好、即使你在畢業時拿到了和別人同樣的學歷學位證書,回到國內也是通不過認證的。”
“海歸”的學歷學位屢屢通不過認證
許多“海歸”在留學之前,不會想到“洋學歷”拿回來還要認證,比如4年前的張如(化名)。
張如告訴記者,4年前她高考后填報志愿時,那些和國外院校合作辦學的高校很熱門。她和父母當時就看中了上海某高校與澳大利亞某校合作舉辦的“2+2”本科合作項目,條件很誘人,在國內就讀兩年,之后出國就讀兩年,最終的文憑由澳大利亞校方頒發,學費也比直接去國外讀大學便宜很多。一家人都挺滿意,張如就填報了上海這所學校,兩年后如愿去了澳大利亞。
不久前張如學成歸國,但求職時卻出現問題。她去應聘的那家公司要求她提供學位認證,但她提交申請材料一個多月后,卻被告知暫不予以認證,原因是她就讀的合作辦學項目未經國家教育部批準。
有著類似經歷的還有剛剛從新西蘭回來的小林。小林在新西蘭某高校學習了一年多,并獲得了研究生畢業證書。回國后很快找到了一份比較滿意的工作,然而在雙方決定簽約時,卻同樣被“國外學歷證書認證”卡住了,她在新西蘭所獲的研究生證書不在國家教育部的認證范圍之內。
張如和小林的經歷不在少數,記者從我市的留學人員服務中心了解到,每年,我市有二至三成“海歸”的學歷學位通不過國內認證。
考公務員、進正規大企業成難題
難住張如和小林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究竟有多大用處和分量呢?
記者從市勞動部門了解到,該認證書是由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育部批準同意,面向全國開展對(境)外學位證書和高等教育文憑的認證服務而發放的。
“主要是因為現在留學生留學范圍越來越廣,很多國外學校在國內并不知名,而且良莠不齊,這就需要一個正規認證。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就是最權威的一個證明。”留學人員與專家服務部相關工作人員解釋。
沒有這張證書,這段留學經歷就無法入檔,留學生回國求職會受許多限制,比如無法報考國內公務員及各類事業單位;應聘國內各類大中型企業也很可能得不到認可,難以參加司法考試,工作派遣、異地落戶也會受到影響。
只有1萬多所學校可以通過認證
“海歸”回國能不能取得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往往在出去留學時就決定了。
“中國家庭自費留學熱,使國外的許多教育機構紛紛到中國搶奪生源,在利益驅動下,難免出現‘魚目混珠’的野雞學校。”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所謂“野雞學校”即“非認證學院”,就是在沒有得到國家權威認證機構認證的情況下授予欺詐性的或毫無價值的學位的學校。在這些學校就學,歸來往往難以得到權威的認可,大量金錢、時間打了水漂。
如何鑒別“野雞學校”?工作人員建議,學生和家長可以通過權威網站“驗明正身”——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http://www.jsj.edu.cn)最新發布了包括30多個國家的1萬多所通過認證的學校,因此,面對名單之外的學校,家長和學生就要多長個心眼了。
警惕“中外院校間的合作辦學留學”
在寧波,約有半數的自費留學生是通過留學中介出去的,因此選擇中介要格外慎重。正規留學中介應取得教育部、公安部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頒發的“資格認定證書”(可通過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查詢)。
還有許多寧波學生是參加中外院校之間的合作辦學留學,“回來得不到認證的留學生中最多的就是這部分。”我市留學人員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特別提醒說,在查詢時,還要注意每個細節,比如專業是否與對方介紹的一致,批準書有效期有沒有過期,招生人數是多少。
“打個比方,某個學校的某個項目每年只招50人,如果你‘很不巧’地成為第51人,那么,即使你就讀期間的成績再好、即使你在畢業時拿到了和別人同樣的學歷學位證書,回到國內也是通不過認證的。”該工作人員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