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口訣:暢游網絡要小心,詐騙手段在翻新,真假網店難分辨,購物不慎就被騙,以次充好貨難驗,拿錢就跑最常見,投資理財和股票,多是騙子設的套,網絡中獎真夠狠,獎品多是筆記本,領獎先要手續費,買個教訓實在貴,不貪便宜要記住,一旦難分假和真,110咨詢最放心。
賬戶等作案工具,到最終實行欺詐、提款和轉移贓款等行為都有明確分工。
“變化快、個案小、數量多、影響大。”邱平如這樣形容網絡欺詐案件的特點。在他看來,此類案件破獲的關鍵是企業與執法部門配合,犯罪團伙常用的詐騙手法是收到貨款后不發貨,即使發貨也以次充好,最終騙取對方的定金。
據介紹,跟淘寶網上交易習慣使用支付寶這類第三方支付工具不同,以國際貿易為主的阿里巴巴網站上,買家和賣家都習慣直接打款,或者先付定金,收貨后再付余款。于是,騙取定金就成了騙子的主要目標。
這伙人喜歡把eBay(國外知名的電子商務網站)上的產品介紹,原樣復制到自己的店鋪里,以極低價格來吸引買家。比如將容量為10G的U盤,以市場價1/3的價格掛出,騙取對方定金后,寄出的卻是5G的U盤,對方收貨后反映有問題,他們就以各種理由一拖再拖,兩三個月后買家明白遇上騙子向阿里巴巴投訴,網站將該店鋪關掉,但在此期間他們已經用同樣的手法騙取了不少買家的定金。
經審查,他們多數都是以在網上非法收購阿里巴巴B2B中國供應商注冊賬號,以及購買假身份證申辦商業銀行卡的方式,在網上以收款不發貨或發貨不對版的方式實施欺詐。
像遵守交規一樣遵守網規
“要避免網絡欺詐最好的辦法是,像遵守交通規則一樣遵守網絡消費規則。”邱平如提醒消費者,在進行網絡購物的時候,不要看到精美圖片、低價、秒殺就亢奮;要把正確的購物網站官方地址放到收藏夾內,這是防止釣魚的最有效方式;使用指定聊天工具。
與此同時,陸兆禧向記者透露,阿里巴巴為了保護買家,加強了對用戶的普法,上線誠信知識普法頻道,通過視頻、專題等形式進行防騙教育;同時繼續對買家推行適度補償政策,目前,已經累計補償193.6萬美元;并開發國際版支付寶的擔保服務,提升交易安全。
“除此之外,我們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擊網絡欺詐。”陸兆禧透露,阿里巴巴已在供應商準入門檻上做出快速調整,并推出阿里網規,禁止簽入離岸公司,禁止合同轉讓,禁止個體工商戶簽入,“同時,我們對供應商會員服務購買、賬戶使用、在線交易、信息發布等加強規范,并著手推出新供應商認證體系,并持續研發反欺詐監控系統。”今年2月至今,阿里巴巴B2B平臺欺詐投訴下降率超過70%,被投訴欺詐客戶僅為個位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