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報道,卑詩大學(UBC)的研究調查發現,來自中、日、韓等亞裔高中寄宿國際學生,沾染如吸毒、飲酒及濫交等不良嗜好,遠較加國出生或移民加國的亞裔生嚴重。該報告建議,卑詩省教育廳或教育局應加強管理,甚至可考慮發牌監管這類寄宿家庭。
吸毒飲酒濫交因無人管
亞裔寄宿國際生問題大
加拿大《星島日報》報道,該份報告由UBC護理系黃姓華裔教授(Sabrina Wong)及薩懷克(Elizabeth Saewyc)共同撰寫,研究是根據2003年訪問3,000個就讀第7至12年班、來自中、日、韓三地的國際寄宿留學生所完成的《卑詩青少年健康調查》(B.C. Adolescent Health Survey),報告結論則發表在最新一期《加拿大公共衛生期刊》(Cana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該報告發現,高中男寄宿國際生中,高達24.5%出現濫交,而移民男學生只占9.3%,本地男生為11.9%。另外,女寄宿國際生有23%曾遭性侵犯,也遠高于本地及移民女學生。無論男女寄宿國際生的濫交比例,均比本地及移民的亞裔生高兩三倍。
在吸食可卡因、迷幻劑等毒品方面,無論男或女寄宿國際生比例,都較本地及移民高中生高兩到六倍。分別有高達9.1%及9.4%的男女寄宿國際生表示,他們曾吸食可卡因,而本地出生學生比例只約2%。
在吸煙、飲酒的比例上,寄宿國際生也較本地及移民學生高。其中,高中女寄宿國際生被問及曾過去一個月內飲酒的比例是6.9%,正在吸煙的比例更高達18.8%,都高出本地及移民高中生許多。
薩懷克說,她對報告結論感到十分驚訝。指這顯示寄宿國際學生缺乏父母監管下,令濫交數字偏高。她指溫哥華市警日前就發現私人妓寨中,甚至有女寄宿國際生賣淫。
薩懷克強調,光在卑詩省,寄宿國際生開銷每年高達6,000萬元,寄宿家庭往往良莠不齊,當局應該作出監管,甚至可考慮發放寄宿家庭牌照。
華裔教授Sabrina Wong就認為:“直到現在為止,國際學生寄宿家庭并不受監管,加國又缺乏相關研究,難以追蹤調查這些國際生。”
來自中國成都、洋名吉尼(Jinny)的17歲何姓女學生,9個月前來加,現就讀烈治文麥克羅伯特中學(Hugh McRoberts Secondary School)11年級。她認為,避免外間誘惑的最佳方法就是多找些事做。而監護家庭把她當自己女兒般管教,根本就沒有學壞的機會。
這位女生表示,她的朋友也多是才來不久的國際生,沒有吸毒或吸煙習慣。但她坦承,曾有年紀較大的朋友約往酒吧或俱樂部玩耍,但她的寄宿家庭管得嚴,而她也不愛去這類場所,不為所動。
但她說,有些年紀較長的朋友,讀了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課程好幾年未畢業,在苦悶之余,往往難以拒絕誘惑:“獨自出國念書,自制力很重要。在人家第一次約你去夜店時就堅決拒絕,之后就不會再邀你去這些地方玩。”
撰寫報告的UBC護理系黃教授,自己曾接待一17歲中國女留學生,發現她經常有年長的男伴開車管接管送,黃教授說十分關心這個女生是否發生不安全性行為。此外,溫市警今年5月搗破一私竇時,曾在單位查獲一年僅17歲的國際寄宿生或涉賣淫。顯然大溫已出現國際女生出賣身體情形。
據黃教授表示,由于自己提供家庭寄宿,不方便詢問這個女國際寄宿生與男友的關系。黃教授說:“她不必告訴父母,或許她根本不愿父母知道。但我所關心的是,很明顯就是她可能發生的不安全性行為。”
另外,溫市警5月18日在溫市中心布拉德街(Burrard St.)一幢柏文3樓一單位搗破私竇,發現一來自中國的17歲少女持學生簽證住在寄宿家庭。由于她屬于法定未成年,由警方轉交省兒童廳跟進。
一名中國留學生說,中國來的寄宿高中生,除了不少經濟富裕外,不管身心均屬于脆弱,遇到事情不知如何求援,他認識一名10年級學生,曾在賭場一夜賭輸2萬元加幣,必須打越洋電話請家長匯錢解決錢關;另一名10年級女生則是遇到困難即暴飲暴食,3個月即胖了40磅,嚇得家長來帶她回去北京療養。
[ 重要報告 ] 2010年首次中學生留學意向調查報告發布
小留學生監護成難題
學委吁監管國際生寄宿家庭
加拿大《星島日報》報道,當地教育局資深青少年輔導員龍志光指出,亞裔高中寄宿國際生行為出現偏差,最大原因往往是“無人管”。他認為部分寄宿家庭監護人沒負上應有責任,或根本沒能力監管有問題的學生。而目前高中寄宿國際生愈來愈多,期望教育界正視這問題。
龍志光透露,他處理過的有問題國際生,部分態度確有問題,這些人自小受到驕縱,目空一切,加上獨自到加國求學,遇語言障礙或文化差異,可以監管的父母又不在身邊,較易行差踏錯。部分寄宿家庭只視他們為財政收入來源,或根本沒能力監管,令學生陷于“無王管”狀態;有些更與別人發生沖突,隨時身處險境而不知。
據他所知,這些國際生大多來自富裕家庭,易成不法分子恐嚇對象,要他們交出金錢,否則對他們不利。他知道有當事人因為不懂求助,或感到孤立無援下,最終付錢了事。
龍志光又說,青少年最易學壞的年齡在12至15歲之間,亦即第8班到第10班。身為學生輔導員,他會很小心看護這段年齡層的國際生。不過,當發現他們有行為偏差,像打架或與人發生糾紛時,輔導員會實時通知他們的寄宿家庭監護人;只是很多時效果并非很理想。
他說,現在的“撒手”是向該學生說,如果再不改過,就會直接通知他們在中國或韓國的父母或監護人,這樣做往往奏效。龍志光寄望寄宿家庭負上應有責任,好好照顧這群國際生。
他強調,有問題的國際生終究屬于少數,呼吁公眾或家長千萬不要標簽他們,應與學校保持聯系;如果發現有學生出問題,就應通知校方。他表示,據他所見,絕大部分國際學生剛到達時沒有甚么問題,只是部分后來被人“帶壞”而已。
此外,龍志光表示,懷疑曾有寄宿的國際生遭人虐待,但暫時缺乏實質證據。他非常希望,有關方面能夠設法加強監管寄宿家庭。
本拿比教育局學務委員王白進贊成適度加強監管國際生的寄宿家庭,但不同意采發牌方式。而溫哥華教育局學務委員黃偉倫透露,凡是申請在溫校區就讀的國際生須有合格監護人,否則會拒收。
王白進指出,為了確保國際生的學習質量,他贊成適度加強監管寄宿家庭,由教育局定期聯絡寄宿家庭,掌握學生具體學習情況。但他不贊成采用發牌方式管理寄宿家庭,因這不是商業交易,而是希望國際生通過寄宿家庭可學習加國語言文化。王白進表示,該校區估計有逾200個國際學生,來自中國的占大比例,他們通過教育局國際部或私人介紹入住寄宿家庭。但并非所有學生都找寄宿家庭任監護人,而尋找朋友或親戚任監護人,這使得寄宿家庭無法充當監管角色,僅提供住宿等日常生活照顧。他認為教育局國際部未來有責任加強篩選寄宿家庭,凡有問題或前科的,就不宜擔任接待國際生的寄宿家庭。
而黃偉倫說,溫市校區并無寄宿家庭計劃,申請的國際生須有合格監護人,否則會遭拒收。雖然每個國際生每年學費高達12,000元,但有錢并不保證符合就讀資格。
此外,三聯市亞裔家長協會主席梁楊彩明認為,寄宿國際高中生多半生活寂寞,且往往有語言文化隔閡,易受同儕影響。她指這要教育局多關注和輔導,難以指望寄宿家庭;惟目前教育經費緊絀,不易解決。
據統計,卑詩公校的高中現有約3,000國際學生就讀,但如加上專上及私校,相信數量更大。
國際生平日生活習慣不同導致易與寄宿家庭起矛盾也是一大問題。據悉,多數就讀本地公立學校的高中國際生寄宿家庭,由所在學校區統一安排,而負責辦理國際生留學的簽證機構都會與教育局合作。也有高中國際生住在本地親屬家里,或由親友安排入住寄宿家庭。而國際生與寄宿家庭間的摩擦,往往源于生活習慣,例如食物問題。
溫哥華、烈治文和本拿比教育局高中國際生的寄宿家庭,都由蘭加拉學院(Langara College)統一安排,該校國際教育部經理彼得斯(Valerie Peters)說,選擇寄宿家庭時非常謹慎,一般都由寄宿家庭聯系校方,并提供家庭數據。而學院就要對寄宿家庭面試,以及親訪欲接收學生的寄宿家庭以了解情況,同時寄宿家庭的成員也要提供無犯罪紀錄證明,獲批后,還得參加學院舉辦的說明會。
彼得斯發現,多數學生及寄宿家庭間的摩擦都源于生活習慣,例如食物。另外,也有學生和寄宿家庭的文化和性格不同,容易意見不合。她認為雙方有摩擦屬正常現象,而校方都與雙方及時溝通,設法解決。
據彼得斯表示,國際生抵加之前須填寫對寄宿家庭的要求,以便盡最大可能為學生安排合適寄宿家庭。學生抵校后也要參加說明會,了解寄宿家庭以及如何解決雙方矛盾,或遇問題時怎樣與校方聯系等資料。
她指年輕學生離開父母身邊,極易受到誘惑,校方要求學生入住寄宿家庭前,都要同意相關規定,例如:不允許學生在外度宿,除非獲學生父母書面批準。彼得斯又表示,校方重視學生的安全,并希望他們在寄宿家庭生活愉快。
據溫哥華萬嘉移民留學簽證中心負責人陳先生表示,通過該中心辦理的高中國際生多入讀本地公校,中心也與各教育局保持聯系,多數由教育局統一安排寄宿家庭。不過他指出,也有學生住在本地親屬家里,或由親屬安排找寄宿家庭。
[ 重要報告 ] 2010年首次中學生留學意向調查報告發布
專家憂多金敢花易成不良集團目標
教育廳長表態將參考建議
加拿大《明報》稱,青少年輔導專家龍志光對于東亞包括中國在內的寄宿中學生,吸可卡因比例為本地出生學生3、4倍,并不感詫異,龍志光說,可卡因相對大麻來說屬于昂貴毒品,不是一般本地學生消費得起,手頭闊綽的國際寄宿生卻有能力購買,所以吸食可卡因的比例也會高出幾倍。
有多年輔導寄宿學生經驗的龍志光說,中國來的寄宿生多金形象,讓他們容易成為特定不良團體或是犯罪集團的目標,先是在校園被霸凌,被勒索,進而賣毒品給他們。
龍志光并進一步剖析來自不同國家的寄宿生,中國寄宿學生多數來自一孩家庭,每個人都是家里的寶貝,在中國過得好,受到最好的照顧,但同時也養成了不愿與其它孩子分享,及態度自大傲慢的性格,在語言欠佳的情況下,他們很難融入本地同學圈子,多數時間與相同背景的中國寄宿生在一起,他們不知如何與寄宿家長溝通,則是另一個問題。 龍志光說,一般高中寄宿生在學校上課的白天時間,其實像其它本地同學一樣,遇了問題可以找輔導老師,輔導老師也會一視同仁,有時還會因為他們語言有限而多花時間了解他們,去幫助他們。
不過,等下課回家之后,這些寄宿學生不像移民或本地學生,家里有父母親照顧,與寄宿家庭的關系也很疏離,這時他們與相同背景的寄宿學生相偕去放松,玩樂,在外出手闊綽,又喜歡炫耀自己的家世背景,如此很容易成為一些特定青年團體(還不到犯罪集團的不良團體)的目標,一步一步墮落學壞,抽煙或喝酒還是較輕的壞習慣,有些在參加派對時接觸了毒品,那怕只是一次,即有可能開始吸毒。
龍志光說,本地的寄宿家庭家長,愈來愈只是為了多賺一些錢貼補按揭費用,而不像從前的寄宿家長對國際學生有愛心、視他們如自己孩子。
龍志光因此呼吁想收寄宿學生的家長,在收取寄宿費用的同時,也必須同時承擔起在課后必要照顧且輔導孩子的責任,否則不要收他們,以免耽誤他們的前途。
據卑詩省教育廳長兼專責學前學習及閱寫能力廳長麥雅雯(Margaret MacDiarmid)表示,教育廳正研究該報告所提問題及相關建議。她強調,目前各學區僅提供國際學生相關教育課程,但寄宿家庭則由私人機構提供。
麥雅雯指出,希望前赴卑詩學習的國際生可學到正面積極經驗。不過省教育廳無法提供目前在該省學習的國際學生數字,因省府沒有追蹤相關數據。她于聲明中指:“我們一定會參考這份研究就省內青少年學生于健康和福祉方面所提出的資料和建議。”
但她同時提及,雖然是校區為國際學生提供教育的課程,但有關寄宿的部分是由私人安排。同時,教育廳未能提供于卑詩中學就讀的國際學生人數,因為當局沒有紀錄這些數據。(徐嘉銘 張文慈 馮瑞熊 宋娜)
[ 重要報告 ] 2010年首次中學生留學意向調查報告發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