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環球校園管理集團因財務原因宣布破產,造成旗下悉尼和墨爾本兩個城市5所學校倒閉,受影響的中國留學生達1265人。中國教育部為此發布留學預警,外交部、駐外使領館第一時間與澳方進行交涉,要求保證中國留學生的權益,妥善處理好轉學、退學、簽證等事宜。此事件引起中國各方的強烈反響,關于“留學鍍金”的話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
留學生不滿澳方轉學安置方案
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教育處向中新網提供的消息說,澳大利亞相關部門和機構已分別在墨爾本、悉尼召開會議,向受影響的學生介紹他們所享有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為其所做的安排。
消息說,首先,政府會按照學籍保障計劃酌情安置學生轉入另一所學校就讀。如果學籍保障計劃無法安排轉學,政府將通過《海外學生教育服務法案》保障基金,為學生落實轉學安排。如果該保障基金仍不能安置學生進入合適的學校就讀,那么學生將獲得退款。如果學生自己或通過中介機構聯系轉讀其他學校,他們將無法獲得退款,并需自行支付學費。
澳洲《星島日報》10日援引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教育組組長郭曉娟的話稱,10日,維多利亞州各相關部門與學生見面,公布該州的解決方案為在國際學校高中部就讀的約220名高中生因為年齡在18歲以下,已經優先得到安置,他們基本上都被安排在公立學校繼續讀書。其他學生也在陸續填表,接受安置。一些即將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將在其他學校繼續讀書和參加考試,然后可以按期正常畢業。而且因學校倒閉需要延長在澳居留的留學生,可以免費延長簽證3個月,而過去一般都只延長28天。
學生似乎對此安置方案并不買賬,11日出版的《北京青年報》援引一名中國女留學生凱西的話說,盡管在服從安排意見表上簽了字,但她和同學都覺得澳方的安置方案不能使他們滿意。她說:“澳方說給我們安排學校,但我們不知道新的學校會不會倒閉。去年初,澳大利亞環球學院關門,他們的學生就被安排到我們學校,當時我們學校被認為是信譽好的,但這些學生又一次失學了。”
教育部對出國留學人員做出四點提醒
針對澳大利亞5所學校倒閉事件,10日,中國教育部發布今年第五號留學預警,提醒廣大留學人員選擇私立學校留學務必慎重:
第一,不要再選擇到澳大利亞上述5所學校留學。
第二,出國留學一定要選擇質量比較有保證,辦學聲譽比較好的學校。鑒于一些國家一個時期以來連續出現學校破產、倒閉等事件,直接損害了我國留學人員的利益,教育部已多次通過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www.jsj.edu.cn),以發布留學預警等方式告知準備出國留學人員相關情況,并分三批向社會公布了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33個國家辦學比較可靠的近15000所學校名單。
第三、要通過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和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等正規渠道,或咨詢外國駐華使館查詢和了解國外學校辦學資質情況及其他相關留學信息。對一些機構和個人,尤其是一些學校的所謂招生代理要認真甄別。
第四,要注意一些將教育作為貿易產業予以推動的國家,目前的金融危機已經對其學校乃至整個教育產業產生較大影響。由于資金緊張、生源減少等原因,一些主要面向外國學生招生的學校出現倒閉的風險明顯增大。
中國駐澳使領館多次與澳方進行交涉
事件發生后,中國駐悉尼總領事館在第一時間向澳大利亞聯邦教育、就業及勞動關系部和私立教育與培訓委員會進行交涉,要求澳方保證中國留學生的權益,妥善處理好轉學、退學、簽證等事宜。
中國外交部網站12日的消息說,近日,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就澳環球校園管理集團破產影響中國留學生事再次做澳方工作,表達中國政府、民眾高度關注,要求澳方妥善處理有關問題,盡快重新安置好中國留學生,確保其合法正當權益。
駐悉尼總領館多次與相關留學生接觸,轉達政府的關心,安撫其情緒,溝通情況,聽取訴求,并派員參加澳方和部分學生的見面會,要求澳方妥善處理留學生安置問題。駐墨爾本總領館約見維州教育部門負責人,敦促其盡快采取措施,確保受影響學生有學上、能畢業、不重讀。
澳方表示重視環球校園管理集團破產給中國等國留學生造成的困難,聯邦政府有關部門正在協調新州、維州兩地政府妥善處理,保證妥善安置所有學生。澳方在新州學生見面會上承諾,近期為學生找到具有相同或類似課程的學校完成學業,且不需要重復交費;在12月底之前妥善安置受影響學生;學生簽證將不受學校倒閉事件的影響。
中國官方媒體關注私校倒閉事件
盡管澳環球校園管理集團并非澳洲第一家倒下的私立學校,但該校倒閉的新聞卻第一次引起了中國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除了中國中央電視臺在第一時間就播出了該校倒閉的新聞、并在本周一的《焦點訪談》中報導此事外,各地方媒體也針對當地的情況進行了采訪。
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李勇說,澳大利亞的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是不一樣的,私立學校的辦學門檻非常低,可能就跟開一個百貨商店一樣,純粹是一個掙錢的企業,破產是很正常的。從某個角度說,此次私校倒閉事件可能是一件好事,“不論是對中國家長、中國留學生,還是中國教育主管機構來說都應該是一個警醒”。
最新出版的《國際先驅導報》刊發的題為《中國留澳學生失學調查》的報道說,盡管澳大利亞至少有38所國立大學都是中國教育部認可的留學機構,但是澳大利亞的私營學校仍然很有“中國市場”。有些諷刺的是,當11月11日澳大利亞的失學留學生從說明會現場魚貫而出時,他們竟成為了當地其他私立學校哄搶的“財神爺”。留學生們散場后的馬路上,還零星地散落著那些沒有發完的學校宣傳單。
事件引起中國各方強烈反響
中國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消息說,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包括公立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和私立職業技術學院。私立職業技術學院一般由企業公司、私人和專業組織擁有和管理。
有媒體報道稱,此次澳洲所破產的4所學校,并不在中國教育部最新公布的33個留學國家部分學校名單之列。
此次事件發生后,中國多數留學機構紛紛啟動應急方案,排查各地分機構是否有通過他們前往這些倒閉學校就讀的學生,以便及時做好善后事宜,不少留學機構還伸出了援助之手。
經營留學中介業務的啟德教育集團第一時間成立了由總裁親自掛帥的幫助中國留澳學生特別小組,為這些失學的中國學生免費辦理轉學簽證等相關支持。
據鄭州多家留學中介機構消息,相關人士提醒民眾,留學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等國,學生、家長應慎選私立學校。
倒閉事件也在中國網民中引發了爭論,關于“留學鍍金”的話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不少網民指出,中國學生應該更加慎重選擇海外就讀的學校。
私立院校倒閉事件敲響誰的警鐘?
近來,留學生遭遇意外、名校提高門檻、私立學院倒閉潮、不良中介提供假冒文憑……層出不窮的留學事件使留學安全話題不斷。然而探尋這些事件的原因不難發現,縱然存在金融危機等客觀因素,總的說來,“人禍”多于“天災”:
國外政府和院校出于經濟考慮,對于教育出口的積極推動;留學中介機構為促成生意,做出不合理的承諾;學生及其家庭對于留學“前景”盲目樂觀,忽視各種可能的風險;留學生趨于年輕化,安全意識淡薄,適應社會的能力較低。
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教授閻鳳橋此前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出國留學是好事,但如果學生本人語言能力低、學業準備不充分,不能勝任留學的基本條件,也就達不到出國學習的預期。
澳大利亞現有國際學生40多萬人,其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為13萬,印度留學生有9萬多,每年給澳大利亞帶來的經濟收入僅次于礦業和能源出口,達150億澳元,且創造了大批就業機會。
客觀地說,澳大利亞政府非常重視在法律上保障海外學生的權益,但是,由于社會存在的種族歧視,以及缺乏對國際教育產業的有效監管等因素,留學生成為無法保障自身利益的弱勢群體。
在澳大利亞,私立院校可以合法地成立和合法地宣布破產,然而作為辦教育的“公司”,理當承擔與普通商業公司所不同的社會責任,現行的院校“倒閉模式”至少在道義上難以給學生一個滿意的交代。
一些留學中介機構在為學生制定留學計劃時,出于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喜歡向學生推薦門檻相對較低的私立學校,而沒有誠實地告知此間的區別。因而每當出現此類事件,公眾首先發難的便是留學中介行業的誠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