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1月17日,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發布了最新的《開放的大門2008》報告,數據顯示,在2007~2008學年,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在美留學生達81127人,比上個學年增長19.8%,中國大陸已成為美國第二大留學生來源地,僅次于印度——本學年來自印度的學生人數為94563人。
此外,中國也成為第五個最受美國學生歡迎的留學目標國(在去年的報告中位居第七名)。在2006~2007學年,來中國大陸留學的美國學生數量,比上一學年增長了25.3%,達11064人。對于報告中為什么沒有提供2007~2008學年美國在華留學生的數據,11月20日,國際教育協會美國教育交流中心美國教育總監莫華璋先生(FrankMok)在接受《青年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解釋,由于國際教育協會對美國留學生數量的統計,需在美國學生回到本國后才能進行,所以通常只能提供前一個學年的數據。
在中美兩國學生在對方國家對專業的選擇上,莫華璋先生稱,美國的大學有800多個專業,中國留學生的選擇可以用“五花八門”來形容,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在美外國留學生最熱門的專業領域,集中在商業與管理、工程、物理與生命科學、社會科學、數學與計算機專業。
有意思的是,美國在華留學生除了選擇傳統科目漢語和中國文化外,近年來也有部分學生開始在中國學習經濟和商學。當本報記者問到美國大學的經濟和商學教育在全球數一數二,為何美國學生選擇來中國學習時,莫華璋先生幽默地說,“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也沒辦法。”接著,他表示這與美國學生意識到亞洲尤其是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現實相關。
而在11月18日由美國國務院發布的一則新聞通告中稱,“與2007財年相比,美國國務院向中國公民多發放了近40%的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簽證,而2007財年的同類簽證發放數量,已經比2006財年增加了40%。”針對這則消息,莫華璋先生預測,下個財政年度留美的中國大陸學生數量會“平穩增加”。
在《開放的大門2008》報告中,《青年參考》報記者注意到,1995~1996學年只有1396名中國學生留學美國,而如今數量增至81127人,當被問及這是因為美國放寬了簽證政策還是中國學生申請數量增加時,美國使館簽證處負責教育簽證的簽證官項怡君女士(MargaretHsiang)表示,美國使館對通過率從來沒有“限額”,并不斷強調“只要條件合格都能通過”。她贊揚了近年來中國申請者整體素質的明顯提高,目前簽證通過率是“5個申請者中有4個能通過”。項女士表示,“還有1個人沒通過的原因多種多樣”,她舉了容易被拒簽的3個例子進行說明。
一次在項怡君女士任面試官時,一位中國申請者的資料顯示托福成績很高,而且要去美國學習對語言要求嚴格的“美國歷史”專業,但當她用非常簡單的英文向該申請者提問時,這名申請者卻不會回答,“這種情況當然會被拒簽。”
第二種拒簽情況和中國學生對所學專業不了解,以及學成后的前景不明有關。項怡君女士舉例說,“如果一個學生要去美國學藝術專業,但卻不知道藝術專業到底要學什么,也回答不了學完后能做什么,我們不會給他/她簽證。”
第三種很容易被拒簽的情況是未能提供明確翔實的財力證明。據項怡君女士介紹,美國大學的學費一年為2萬~3萬美元,如果申請者沒拿到獎學金,而在審查資料環節,簽證官發現其財力根本無法承擔在美國的學費、房租等日常生活開銷時,也會拒絕其簽證申請。
當記者問到當下金融危機及美元匯率下跌,會否導致美國學校提高赴美留學費用時,莫華璋先生表示,美國公立學校資金來自各級政府,其教學費用主要由政府劃撥,費用調整需要經過較長周期的審批,幾年內大幅調整的可能性不大;而那些受惠于基金會和私人贊助的私立學校,他坦承,“短期內學費應該不會有變化,但從長期來看,費用肯定會有相應調整。”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