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穎奇,博士,男,1950年出生,東北人。1968年赴北大荒插隊。1972年進入北京理工大學(原北京工業學院)動力機械系內燃機專業學習,1975年畢業后留校工作。1978年考取第一批公派留學教育部獎學金,1981年出國并于1987年獲得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學位。同年被派往華盛頓任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一等秘書。1991年離任后,在中國財政部世界銀行司任處長,并先后擔任中國談判團長與世界銀行談判包括黃河小浪底等9個貸款項目,總計金額達17億美元。1994年在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工作,負責外匯業務及國際業務。2000年至今,擔任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負責園區人才資源、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和外事工作。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騰飛吸引了大量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而中關村憑借著人才的優勢、信息的優勢、科教的優勢,不僅成為中國留學生的最大聚集地,而且也成為了海歸創業者最大的基地。 截至目前,中關村科技園區已經建立了21個留學人員創業園,8700多位海歸碩士、博士創辦了3500多家高科技企業,幾乎占了中國全部海歸企業總量的一半。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全部29家中國企業中,中關村占了15家,而其中8家是海外留學人員創立的企業。 這些海外學子為何選擇中關村創業?海歸企業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哪些影響?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訪了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夏穎奇。 6成海歸有科研成果 如果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柳傳志、王選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家一度被譽為中關村知識英雄的話,那么今天的中關村,海歸創業群體則正在創造著屬于自己的傳奇。與早期中關村企業大多跟蹤國外先進技術,進行二次開發推廣,缺少自己原創核心技術不同,由于留學人員群體的出現,如今中關村的技術創新正趨于高端化,初步實現了從緊跟國際到同步發展。如留加博士李德磊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方舟”系列CPU芯片,標志著我國自主知識產權CPU的產品化。陳榕等5位清華留學人員研制的“和欣”計算機操作系統,向世界級的軟件巨頭發起了挑戰。留歐博士韓征和、劉慶創辦的英納超導公司的鉍系生產線,使中國驕傲地躋身于世界少數幾個具有高溫超導產業化的國家之一。據統計,在創業的留學人員中,57%擁有個人的科技成果,44%的科技成果獲得專利。 “國際化或者全球化不是西方化,但一定是先進化、高端化和現代化。海歸的價值在于他們的學習背景、他們的視野、他們的技術最接近國際的潮頭。這是一個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捷徑與通道。”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夏穎奇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研發一批世界一流技術,培養一批世界知名企業家,走出一批中關村跨國公司,推出一批中關村知名品牌。” 鼓勵創業容忍失敗 目前,中關村的留學人員企業數量幾乎占據了中國總量的半壁江山。一字排開的21個留學人員創業園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今年還將再建3個。中關村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海歸創業者向這里聚集。那么,中關村的魅力究竟何在呢? 夏穎奇告訴記者,對于中國海外留學人員來說,下決心回國發展甚至比當初邁出國門更困難。盡管國內經濟建設的成就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他們提供了良好條件,但舉家移民,定居海外多年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選擇的難度。雖然他們有回國成就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但多年的海外生活使他們疏離了國內的生活軌跡。離開祖國5年、8年,十幾年以后,生活環境,社會制度,甚至在語言文化上的差異都讓他們躊躇難決。他們對國內創業環境的期望值會很高,經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很低。中關村之所以成為眾多留學人員歸國的選擇,正是中關村的方方面面在某種程度上相對減輕了他們的疑慮,使他們感受到了在國外熟悉的似曾相識的工作和生活氛圍。 夏穎奇認為中關村的魅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中關村是全國智力資源最密集的地區,有北大,清華,中科院為代表的國內最高水平的大學、科研機構,高新技術產業也具有了較強的實力,為留學人員提供了成就事業的舞臺。在這里,海歸們可以使用他們的語言,可以找到他們的同類。 其次,中關村為留學人員創建了一個具有較高市場化和國際化水平的發展環境。中關村內所有企業,不分所有制形式,不分內資外資,一律平等地享受相同的優惠政策和政府服務。公平競爭,與國際接軌的發展環境,為吸引和留住留學人員提供了基本條件。 此外,很多留學人員都有在中關村學習和工作的經歷,中關村對他們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和親和力,他們在這里可以講各地的方言去生活,也可以講各國的語言去工作。中關村長期以來“鼓勵創業,容忍失敗”的精神,“科學民主,兼容并包”的理念都與硅谷文化相類似,為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減小了落差,縮短了距離。 “三三會”推動精品項目 近年來,在社會整體環境還有待改善的情況下,中關村管委會和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實施“中關村英才戰略”,專為留學人員開辟出一條綠色通道,制定了包括創辦企業稅收減免、外匯管理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從創業伊始到發展壯大,從關心留學人員的實際需求到運用政策手段切實解決問題,讓留學人員真正感到賓至如歸。 據夏穎奇介紹,目前,中關村科技園區已經建立起6大服務體系,為留學創業人員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這6大服務體系包括:全方位的留學人員創業服務體系;留學人員創業孵化體系;科技園與大學資源共享體系;促進企業快速成長的項目融資、項目推介體系;留學人員職業發展服務體系;中關村留學人員創業扶持資金體系。 6大服務體系帶給留學人員的是實實在在的便捷。海外留學人員有創業意向,可以直接和設在硅谷、華盛頓、東京、倫敦、多倫多的5個海外聯絡處聯絡,由他們負責安排回國考察和接洽。遠道而來的創業者對各種手續感到陌生,各園區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留學人員企業還可享受“快辦單”制度,限時限刻解決問題,完成注冊成立的時間從過去的兩個月縮短到6.5個工作日。園區還定期、不定期為留學人員組織大型項目推介活動,簡稱“群英會”;對某些重點項目還舉行專場推介會,簡稱“三三會”,即定期在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三推介三個精品項目。入駐孵化器的留學人員企業可以享受到專項創業扶持資金提供的房租補貼,新創立的企業符合一定條件即可獲得8萬-10萬元的無償資助。園區特有的“綠色通道”和“大家抬”業務還可以讓留學創業企業便捷地獲得小額擔保貸款。 這些措施的實施大大促進了留學人員的創業熱情。園區目前共有留學人員創業企業3500多家,與1999年的251家相比,增長了13倍。園區共有留學人員8700多人,與1999年的1052人相比,增長了7倍。民營企業、留學人員企業、外資企業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中關村科技園區正在形成。(作者:杜秀平徐慧)
來源:北京商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