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等新加坡政府急需專業。
此外,澳大利亞政府近日宣布設立“澳大利亞獎學金”,把為亞太地區學生提供的獎學金名額增加一倍。今后5年內,將為亞太地區1.9萬名學生提供總額為14億澳元的獎學金,而澳大利亞高校對此也表現得很積極。與此同時,亞洲各國也表現得很慷慨。據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由于日本政府增加獎學金投入,未來赴日公費留學生可以獲得每年130萬日元的獎學金,優秀的自費生也可以拿到每月5萬日元的補助。剛剛與中國簽訂教育合作備忘錄的菲律賓高等教育委員會也為中國學生帶來了每年10個獎學金項目的“見面禮”。
業內人士分析,之所以國外政策向中國留學生傾斜,主要還是由于中國的市場比較大,尤其是這兩年,理性留學的呼聲比較高,在這種背景下,為了獲得更多的生源,國外許多學院自然要出來“找人”了。
“生源爭奪” 隱藏巨大商機
目前的留學市場已呈現多樣化格局,海外院校競爭加劇,這為國外的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記者了解到,2004年,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已超過6萬人。在英國留學,中國學生每年人均花費為20萬元人民幣,MBA等熱門專業則需25萬元人民幣左右,這還不包括旅游、探親、生活消費等其他費用。
龐大的中國留學群體為英國當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以每人每年20萬元人民幣計算,中國學生每年可為英國貢獻120億元人民幣(約15億美元)。一份資料統計顯示,英國人算過一筆細賬,一個中國留學生完成學業至少可以給英國增加30萬元的收入,而且每增加一個中國留學生,又將給英國增加0.5個就業機會。
美國商務部的統計表明,外國留學生每年為美國經濟貢獻達120億美元。2005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約有7.8萬多人,居世界各國之首。具體學費從公立大學的學費超過5000美元,到私立大學兩萬美元,再到MBA每年五六萬美元學費不等。此外,這些學費并不包括在國外高昂的生活費。
另外,隨著國外學院為了吸引更多生源,推出了許多的優惠措施,在這種形勢引導下,留學隊伍越來越低齡化。而私立學校一向是國外教育收入的重要來源,海外留學生是這些學校的重要財源。一些學校逐漸調整了招生方向,把目光投向了更低齡的中國生源,招收從7年級到12年級,相當于國內初一到高三的學生,這些貴族學校的學費包吃包住,平均在3.5萬美元一年,最高的則超過4萬美元。
除了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外,源源不斷的留學生還會帶來遠期的經濟效益。很多留學生通常會把自己留學的國家作為第二故鄉,并以此作為再次創業的基地。這主要是因為多年的留學生涯,慢慢地融入其中,并了解了當地的環境,形成了一定的人際關系圈,所以通常是在哪個國家留學,畢業后也就會相應地從事一些和那個國家有聯系的工作,這樣也會或多或少地帶動該國經濟的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