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教育部批準香港的大學在內地招收本科生以來,共有12所香港高校在內地25個省市招生,其中大部分學校要求內地考生高考分數達到一本線以上,錄取的內地學生中,“高考狀元”占了很大比例。今年,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多所香港名校,均加大了內地招生的力度,招生名額一般達到250至300人。內地招生熱到底給香港高校帶來了什么?
香港大學中國事務總監黃依倩女士介紹,根據特區政府的規定,香港目前各高校非本地學生名額可占學生總數的10%。現在,香港各高校都將這些名額中的絕大多數留給了內地生,如港大270個非本地生名額中,內地生就占了250個。黃依倩說:“但我們還是認為這個限額太保守,多所大學都表示希望將上限提高到20%。香港大學的目標是,幾年后,內地生的比例從現在的8%上升至20%。”前天,北京市今年高考的理科狀元已經被香港大學錄取,并獲得了學校提供的16萬港幣的獎學金。這是香港高校今年在內地正式錄取的第一名新生,也是本年度香港高校發出的第一筆“天價”獎學金。
有人認為,香港高校在和內地名校搶生源。黃依倩卻認為,“我們的辦學理念是開放性、交流性,希望香港本地學生與外界有更多的交流。所有的香港高校都有一個共識,把這種交流的機會更多地給予內地年輕人很重要,因為我們在同一個國家,卻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交流的結果如何?黃依倩說,內地優秀學生的到來,觸動了很多香港本地學生,最重要的是,通過日常的交流,香港學生的民族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
在香港中文大學,內地學生和香港學生被安排同住一間宿舍。兩地學生的差異明顯,內地學生勤奮苦學,加班加點,香港學生則上課積極提問。后來,內地學生的勤奮影響了香港學生,香港學生到教室夜自習的多了,而香港學生獨立思考的方式也影響了內地學生,內地學生上課提問也多了起來。香港中文大學內地招生負責人陳敬航認為:“這就是交流帶來的提升,也是學校擴大內地招生的真正目的。”
記者了解到,在港求學的內地學生畢業后多數留港工作,任職單位包括匯豐銀行、IBM等跨國公司;或者到海外名校攻讀碩士,如斯坦福大學、南加州大學等,他們的優異表現正在提高香港高校的地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