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教師聯會新發表的報告顯示,2005-06年度國際學生為卑詩省92個校區帶來1億900萬元的總收入,比2001-02年的5,500萬元收入增加約一倍。
據星島日報消息,卑詩省國際學生的人數也由2001-02年的4,083人,增加至上學年的7,843人。報告指出,校區藉吸納海外學生作為其中一個開源方法已日漸成為趨勢。有學務委員認為,校區在招收國際學生時應該採取審慎的態度,要不然就會因為開源而誤人子弟。
報告指出,高貴林是全省獲取最高國際學生收入的校區,2005-06年度有959個國際學生,總共為校區帶來1,500萬元的收入。溫哥華校區居次,有818個國際學生,也帶來了1,130萬元收入。素里706個學生帶來1,080萬元,西溫560個學生有900萬元,而北溫的520個學生則帶來690 萬元收入。
如果同2004-05即上一年度比較,素里、楓樹嶺—匹特草原、西溫和本拿比4個校區的國際學生收入,均增加超過100萬元。全省只有14個校區未有錄取國際學生,有8個校區未有任何國際學生收入。
在拓展國際學生不及其他校區進取的烈治文,每年平均只會增加50個學額,2005-06年度的國際學生收入有320萬元,人數有260人,據悉今年已增加至 325人。事實上,烈市學校局本月初已經制訂政策方向,打算進一步拓展海外合作項目,希望藉此增加海外招生,為學校局帶來更可觀的經濟收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