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2006年度長江學者受聘儀式暨頒獎典禮上,又有202人接過長江學者聘書。據了解,“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9年來,一批長江學者已經成為學科領軍人物。該計劃有力地推動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促進了高校國際合作與交流,帶動了地方和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復旦大學是“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的受益者之一。該校校長王生洪說:“在這一計劃帶動下,我校于2000年實施了校內的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了符合我國特點和國際慣例的人才開放、流動、評估、競爭的機制。一大批優秀人才的加盟,對優化我校教師隊伍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了解,“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制度內涵包括的“按需設崗、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合同管理”和“以崗定薪、優勞優酬”理念,已經成為高校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長江學者充分發揮與海外學術界聯系廣泛的優勢,通過主持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聯合培養青年教師與學生等多種方式,積極拓展國內高校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的空間和渠道。
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的帶動下,“珠江學者計劃”、“閩江學者計劃”、“天府學者計劃”等一批人才計劃相繼實施,許多高校也實施了一批相應的人才計劃。一個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充分發揮作用的環境氛圍正在高校逐漸形成。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于1998年由教育部和李嘉誠基金會共同啟動。2004年,“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進一步加大了實施力度,進一步強化了長江學者崗位與科技創新平臺、重點研究基地的緊密結合,積極探索“學科帶頭人+創新團隊”的人才組織新模式,努力實現設崗、選人與做事的有機統一,為優秀人才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的實施,得到了社會各界尤其是學術界、高教界的高度評價。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認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是中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壯舉。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著名分子生物學家吳瑞先生認為該計劃對推動中國在不少領域趕上世界水平方面會起不小的作用。
摘自:《中國教育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