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葉的兒子大學三年級了,家里計劃讓他明年本科畢業后去澳大利亞攻讀碩士學位。以目前的行情,兩年的學費生活費,大約要25萬-30萬元。這幾乎是老葉家的全部家產。
老葉夫婦都是年過半百之人了,每月收入比較穩定,分別為4000元和3000元,年終還有1萬元的獎金收入等。可開銷也不小:每個月要還銀行1500多元的房貸,基本生活開銷1000元,兒子的學雜費和生活費平均每個月1500元左右。這樣,夫妻倆每月只有2500元的結余。
葉先生眼下為即將來臨的孩子留學而操心。
有位專家向他建議,教育消費與其他消費一樣應量力而行,不可盲目。你們夫婦已開始步入老齡,現在最重要的是安排好自己的養老計劃,為投資孩子教育,傾其所有并不可取。留學是好事,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也有益。但如果父母用畢生的積蓄,讓孩子換取一個“洋文憑”,不一定值,對孩子的成才也未必就能產生預期的效果。最近有統計說,目前中國留學生的“三個三分之一狀況”,已引起各方關注。
所謂“三個三分之一”是指:三分之一的留學生比較優秀,父母花了大錢,孩子也成了才;三分之一的留學生尚可,即學習成績、實際本領說得過去,父母也算安心;而最后一個“三分之一”是,錢花了幾十萬本事沒學到。有的混了三五年,甚至連和外國人交談都開不了口。這種投資當然是“打水漂”了。
一個人的成功與文憑,并無必然聯系,綜合素質才更重要。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就沒有大學文憑。如果葉先生的孩子大學畢業后先工作一段時間,有一定積蓄后,靠自己的力量再去深造或留學,對他綜合素質的提升和適應社會能力的增強,或許更有意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