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日本接收外國留學生的政策步步趨緊,赴日留學門檻提高了,簽證變難了,這在一時間成了沸沸揚揚的話題,使得一些人心存疑慮、甚至抱怨自己運氣不佳。
如果把出國留學當作投資,要讓它獲得良好收益,那么我們這些“地球村”的居民們,就應該有理智的前瞻性,千萬不可以感情用事、人云亦云。
新規定一把雙刃劍
日本法務省決定提高2004年4月留學生、就學生的入學門檻,要求留學生需具有相當于二級以上日語水平,就學生需具有相當于四級以上日語水平;申請留學和就學人員的經費支付人需提供過去3年的年度收入證明和載明收支明細的存折復印件,否則將不能取得“在留資格認定證明書”及辦理簽證延期。且每位申請赴日留學者,即使得到“在留資格認定書”,也都要到使領館進行面簽。
這些新的規定當然給赴日留學造成不小的障礙。“國家涉外監管信息網”也做出了相關的預警。嚴格的規定,還可能造成一些語言學校的倒閉,那么就勢必對在那里留學的中國就學生造成重大的損失。
然而,新規定也帶來了不少好處。首先,比較嚴格的審查制度有利于“過濾”不合格的留學生,維護留日學生的聲譽。其次,上海赴日留學手續一直比較規范,一些中介機構也有較好的信譽,故新規定對上海學生的影響并不大。比如,與上海市因私出入境服務中心留學港簽約的學校,都可以按照領館簽證下達后才付學費的程序來辦,保障了申請人的權利。此外,擁有扎實的日語基礎也很必要,能為順利留日增添自信心。
費用需籌備充分
能否負擔在日留學費用,也應該在留學投資前需加以權衡和充分考慮的。每個月大約10萬日圓(相當于8000多元人民幣)的生活費,并不是一筆小數目。一些中國留學生由于經濟狀況不佳,只能為了生計而荒廢學業,甚至非法打工。
打工是學生熟悉社會、鍛煉能力的重要實踐活動。但是,別讓打工掩蓋了求學目標。10多年前,很多中國學子以打工賺錢的目的留學日本,也確實掙到不少“金磚”,但是今天,雖然日本仍然允許取得“資格外活動許可書”的留學生在法律規定的小時數內打工,可由于日本經濟的不景氣,連日本學生打工也不那么容易了;而且,日本規定學生留學的出勤率必須達到80%,不然,續簽將變得非常困難。所以,指望像以前那樣靠打工上學,甚至為“新生活”添上實實在在的“金磚”,已根本不可能了。故希望去日本留學的學子,必須備足“資糧”,以長遠的國際眼光,充分利用日本優秀的高教資源,學業為主、打工為輔。
教學英日雙語
如果將求職定位于“國際人”的標準,那么在選擇專業學校時也應該定位于“國際人”的求學理念。現在日本的一些大學,如立命館大學、早稻田大學等,都意識到了大企業對“國際人”的需求,在教學格局上與以往單一日語教學的日本大學有所不同。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是最早實行英日雙語授課的大學。來自67個國家的學生,在風景怡人的獨立校園里,接受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專職教師的授課,共同學習管理學院和太平洋學院的專業課程,事實上其本身就是一個“小聯合國”的學習群體。
以往赴日本留學都要先學一兩年日語,或者因為英語不佳才到日本“重起爐灶”學習新外語,而現在,在這種“國際化”授課的大學,就可以直接用英語深造,或邊攻讀專業邊學習日語,這就能提前完成學業,既節省時間又節省費用。
求職國際化公司
在日留學生總有一種優先在日本就業的心理定式。一些人哪怕打算回國發展,也非要在日本找個公司先鍛煉鍛煉。然而,近年來日本經濟情況不容樂觀,失業率也在攀升,日本本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都相當困難,就更增加了外國留學生在日本找工作的難度。
日本立命館駐上海交大聯絡處的井上由紀子副處長最近忙得不亦樂乎,她要為留學立命館的中國學生聯系在上海的國際化日資公司。她介紹說,現在上海的發展日新月異,已經非常國際化了。在滬的國際化日資公司,很希望留日的學生一結束學業,就到他們的公司工作。在他們看來,在日本就業的公司并非都是一流的公司:許多公司采取的是“日本式”的管理方法,但“日本式”并不等于“國際化”。如今一些日本大企業出于國際化經營戰略的需要,都加大了雇用留學生力度。留學生在這樣的企業里就職,才能學到真正的“國際化”經營管理模式。
所以,求職時不妨定位于“國際人”,且在把目光瞄向全球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正在發生巨變的中國。“走出去、走回來”,中國的上海,也是“國際化”的福地!(潘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