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桂苓說,盡管在“第九屆中國教育巡回展”中,有部分語言學校參展,但并不代表教育部現在是鼓勵家長將中學生送出去留學。李桂苓曾在我駐日本、韓國等國大使館做過近10年的教育官員,她說,那些在初中、高一等階段,就到國外留學的學生們,因為年齡小、又是獨生子女,獨立生活能力、自主能力都很差。他們中有些孩子手里有錢后,就被外面紛雜的世界吸引。最后,課業耽誤了,時間和金錢也浪費了。另外,家長們的損失也很大。因為孩子在世界觀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出國,會受到國外的很大的影響。有很多國外回來的孩子,和自己的父母都沒法溝通,他的一切都是外國的,中國的父母也覺得很受不了,親情受到很大影響。
李桂苓說,要送孩子到國外的父母,一定要想清楚,孩子和你需要什么?你的孩子到底是不是適應留學?家長送孩子出國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高中生熱衷留學
為躲避高考,很多高中生選擇留學。昨日開展的“第九屆中國國際教育巡回展”上,42所英國、愛爾蘭、新西蘭的學校中,語言學校最受青睞。
在上高二的王樺(化名)說,國內的教育體制不適合自己,想出國體驗一下先進的教學理念,父母也有經濟能力。另一位前來咨詢的家長說,孩子在國內讀書太辛苦,高考又那么難,出國鍍金回來后也好找工作。盡管上英國的語言學校或者預科需要出示60萬人民幣的保證金,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用大約15萬人民幣左右。在記者采訪中,想留學到語言學校和預科學校的學生中,有很多都是為了躲避高考。
相關新聞
你的孩子適合出國嗎?
出國留學不是件簡單的事,因為除了學習,還得生活。要生活,就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和問題。那么,要出國的孩子應該具備什么的條件呢?記者有長期和留學生接觸的機會,從和他們的交流中得出以下經驗。
必須自理
自己的事自己做,應該從幼年就養成習慣,但是我們現在大多數的孩子,基本都沒有這個最基本的能力。
自律最可貴
所有的事情要靠你的自覺和自律,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承擔責任。在國外,監護人只有在你出了事后,他們才會出來幫你交涉。平時,是沒有人來管你的,你完全可以放心地玩。
學會溝通
缺乏與人交往的技巧和溝通能力的孩子,在進入陌生的環境時,內心會產生孤獨與壓抑。要掌握交往的技巧,要讓孩子懂得遵守社會行為規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對人要寬容、真誠,懂得回避。
學會設計未來
在對留學國家的教育有充分的了解和清醒的認識以后,能規劃出自己出國以后學什么、怎么學的學生,在留學路上遇到的挫折會少得多。
專家建議,在出國之前,家長和孩子最好能一起制定一個切合自身實際的留學目標,避免盲目追逐所謂“熱門專業”。
據悉,國外接受高等教育的出路有兩條:一個是學術上的出路———讀碩士、博士,最后從事科研或教學工作;一個是就業的出路,比如讀計算機和商科專業,畢業后馬上找工作。國外高等教育也有兩種體系與之相對應,即職業培訓系統、學歷教育系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